港媒盘点:中国“超级黄金周”/巴西媒体:中国生态值得借鉴 admin 10-11 09:38 339 港媒盘点:中国“超级黄金周”消费增长 2025年10月10日 参考消息网 未来网 香港《南华早报》网10月9日报道,为期8天的“超级黄金周”,随着全国交通枢纽客流量创下新高,中国服务消费呈现可喜增长。 中国交通运输部门统计,国庆中秋期间,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24.32亿人次,创历史新高,日均人次同比增6.2%。客流量增加主要源于旅游流和探亲流高位叠加,以及日益发达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铁路、民航和水路日均客运量同比分别增长2.6%、3.4%和4.2%,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城市群客流集中。 国家税务总局数据,国庆中秋长假消费者支出高于去年。最新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全国消费相关行业日均销售收入同比增4.5%。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同比分别增长3.9%和7.6%。 民生证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今年黄金周时间更长,对服务消费产生了乘数效应,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消费增长。高德地图“每天分1亿红包”等活动,前所未有补贴力度为服务消费“添一把火”。尽管消费数据亮眼,但中国家庭更倾向于高性价比的选择。 广州的周女士表示:“今年国庆中秋假期,我的许多朋友和同事都外出旅行了,但他们在消费时都比较谨慎。” 税务发票数据显示,与去年假期相比,数码产品和汽车消费增长较快,旅游、文化艺术体育服务需求强劲。食品及保健品消费“平稳”增长。商务部数据显示,8天假期,重点零售和餐饮行业销售额同比增2.7%。 出境游成为一大亮点。微信支付报告称,国庆中秋假期前五天,跨境支付同比增21%,日均访问小程序入境游用户同比增长超60%。支付宝报告表示,中国出境游客支付宝消费最多5大海外旅游目的地为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泰国和新加坡。入境游也呈现上升趋势。 未来网报道,双节假期,人们出行热情高涨,“流动中国”活力奔涌,映照出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与活力。 神州大地,人潮涌动,铁路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为出行提供澎湃动力。节前开通运营沈白高铁,让北京至长白山4小时33分钟直达,沈阳至长白山通行缩至1小时53分钟,勾勒出节日消费火热、文旅繁的生动图景。铁路网络日益完善,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文化和旅游部启动国庆文化旅游消费月活动,围绕观演赏剧、游历山河、中秋团圆、文化体验、红色旅游、大国重器、时代风采等丰富特色产品,举办文旅活动,发放消费补贴,满足人们追求深度、沉浸等体验需求。泉州推出“123十百千万”漫游,为游客呈现“烟火气、文化味、松弛感”生活美学;上海举行第二届国际光影节,为游客呈现艺术美感与消费活力的盛宴……假期消费热的滚烫图景里,有传统产业突破创新,也有“演出+”“赛事+”“科技+”等消费新业态。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激发了人们追寻“中国红”热情,各地红色旅游景区成为游客热门选择。去哪儿平台数据显示,国庆当天北京升旗仪式搜索热度环比上月增12倍;延安革命纪念馆假期首日接待游客破2.5万人次。“红色游”火热,帮助游客涵养家国情怀,汲取奋进未来力量,也带动餐饮、住宿、零售等产业协同发展,促进区域繁荣。 从沈白高铁开通助长白山景区迎客流高峰,到文旅市场百花齐放,双节假期每组火热的消费数据、每处烟火气满满热闹场景,都是中国经济内生动力增强的生动注脚。 巴西媒体:中国生态保护之路值得借鉴 2025年10月10日 参考消息 环球时报 巴西《论坛》杂志网10月7日发表文章《巴西在保护森林与水域方面能向中国学习什么》,作者娅拉·维达尔。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30次缔约方大会将于11月在巴西举行。这次会议将是与其他国家交流经验和具体解决方案的机会——中国有很多可以传授的经验。 过去几十年来,中国已成为生态恢复、植树造林和自然资源可持续管理方面榜样。最鼓舞人心例子之一是对长江保护。长江流经中国森林最茂密的地区之一,在20世纪木材采伐是该地区重要生计来源。但当政府禁止商业砍伐并启动植树造林和可持续管理计划后,那里已成为生态恢复标杆。 中国的生态政策改变了人们生活。以玛可河林区为例,过去依赖木材生产民众,现在通过保护自然谋生。居民被聘为生态护林员,并由此获得收入。由于幅员辽阔,中国依靠技术来加强环保,传统巡逻方式与无人机、高分辨率摄像机和红外传感器结合,可及时发现非法砍伐并实时监测植被生长情况。使以前不可能事情成为可能:重新造林并恢复退化生态系统。 巴西面临着中国30年前经历的挑战:协调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中国走过道路有很多值得借鉴地方。中国重视保护环境,将其融入经济发展计划之中。中国已实施了一系列旨在恢复生态和应对环境退化政策,这些已成为国际标杆。 2024年8月9日三江源国家公园曲麻莱县境内的藏野驴(新华社) 中国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禁止在大片地区进行商业采伐,并建立国家生态保护区。青藏高原上的青海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是世界上最重要保护区之一,负责保护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大力推动河流和湿地的恢复,实施防洪、河岸修复和水道净化。2020年的长江保护法创建了一个生态保护带,限制污染性工业、鼓励清洁内河运输,促进沿岸地区使用可再生能源。 “海绵城市”等模式旨在通过绿色基础设施,植被屋顶和自然排水系统,使城市更好适应气候变化影响。目前中国有数十个城市用这种模式减少洪涝灾害并改善水质。 这些政策展示中国如何从基于自然资源密集型开采的增长模式,转变为一种融合绿色经济、技术创新和社会包容的发展战略。中国的经验表明,保护自然也是发展。 英国《卫报》10月8日文章,原题:“我能摸到云朵”:穿越世界最高桥的感受 。 作为蹦极与高空秋千的安全工作人员,付先生在桥上度过时间很多。不过他在花江峡谷大桥上的新工作,可谓最令人惊叹。“从桥上看到的风景太棒了!”他说,“北盘江奔流而过,附近有花江村还有瀑布,太令人兴奋了!这座桥非常高,游客纷至沓来。站在桥上心情激动!” 贵州花江峡谷大桥是世界最高最长桥梁,全长近3公里。据媒体报道,主桥跨径1420米,居山区桥梁世界第一。是连通贵州六枝至安龙高速公路关键枢纽,原需绕行2小时花江峡谷贞丰县至关岭县,如今仅需2分钟可直达。有关部门希望这座大桥能够吸引游客。这里设有观景平台,有通往桥塔顶部咖啡馆的玻璃观光电梯,有游客俯瞰的600米峡谷风光玻璃廊道。提供蹦极、“空中平衡木”等项目,已举办过专业高桥跳伞赛事。 目前,除云渡服务区外,大桥其他观光区域每日限流5000人。这座桥的视频在社交媒体上随处可见。一名用户称,“坐在行驶在桥上的车里,感觉伸手就能触摸到云朵。” 花江峡谷大桥建成用时不到4年,它取代了另一座位于贵州的桥梁,成为世界上最高的桥梁。这座桥之所以获得这一称号,得益于其桥面与水面间的距离。 (改写编辑:未平) 注:本文转载自http://www.cankaoxiaoxi.com,https://oversea.huanqiu.com,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中国 黄金周 服务 消费 增长 生态保护 借鉴 上一篇:九三阅兵 下一篇:没有了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相关文章 从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读懂“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桥梁建设领跑/文化+旅游假日经济勃勃生机 外媒高度关注中国月壤制水 中国世界自然遗产和双遗产数全球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