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要闻  时政  文化  信息  经贸  美食  国际

丁薛祥同欧盟举行环境气候对话/欧洲绿色转型为何不能少了中国?

2023-7-5  来源:新闻联播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4日下午在北京同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蒂默曼斯举行第四次中欧环境与气候高层对话。

20230705202926444.jpg

丁薛祥表示,今年4月,习近平主席会见了冯德莱恩主席,围绕深化绿色伙伴关系等议题达成广泛共识。我们要落实好双方领导人重要共识,推进中欧环境与气候合作取得更多成果,为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20230705202926132.jpeg

丁薛祥指出,中国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坚定不移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已经着手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方愿同欧方一道,更好发挥中欧环境与气候高层对话机制作用,进一步凝聚共识、增进互信,丰富和拓展合作,为中欧关系发展打开更多空间。聚焦重点领域深化务实合作,在可再生能源、绿色低碳技术、碳市场、适应气候变化、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深挖合作潜力,打造更多新的合作增长点。共同推进环境与气候多边进程,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取得成功,落实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成果,携手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20230705202925740.jpg

蒂默曼斯表示,欧中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重要作用,欧方愿同中方深化应对气候变化、循环经济、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合作,引领全球环境和气候治理。

下载.jpg

链接:欧洲绿色转型为何不能少了中国?

2023年7月10日环球网

欧美国家近些年都在加速向绿色能源和绿色经济转型,随之而来的是对锂等关键矿物需求激增。让部分欧洲国家感到“两难”的是,关键矿物供应离不开中国,很多与绿色转型相关的民生项目和科技也离不开中国,但迫于美国压力又不得不摆出减少对华依赖姿态。

0f7bc6bea43d40c49104229ca1614e8f.jpeg

不过,随着中欧全面重启各层级交往,双方在“绿色同行”方面传递出很多积极信号。法国总统马克龙4月率领60余名商界高管访华,中法绿色环保合作签订了“超级大单”。荷兰外贸与发展合作大臣5月通过媒体表示,如与中国完全“脱钩”,将意味着欧洲不可能实现绿色转型。中德两国总理6月第七轮中德政府磋商时提到“双方要抓住绿色转型机遇,推动合作提质升级”。此外,中欧相关企业纷纷行动,用扩大投资或设厂等方式积极推动绿色发展与合作。

w700d1q75cms.jpg

“如果我们与中国完全‘脱钩’,那将真的是一件憾事”

荷兰外贸与发展合作大臣施赖纳马赫尔近日在接受采访时坦言:“中国在(绿色相关)研发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如我们与中国完全‘脱钩’,将真的是一件憾事。”她表示,荷兰与中国有牢固的贸易关系,双方在经济可持续性和绿色转型方面相互需要,“减少战略依赖并不意味着应完全停止贸易,而是实现来源和价值链的多样化”。

2d05aed74dfaf1d8.jpg

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冯玉铭是碳中和创新研究领域专家,长期关注欧中绿色经济合作,他认为荷兰外贸与发展合作大臣讲话体现了欧洲高层对经济合作现状和绿色转型科学规律的尊重,对于欧洲中国而言都是积极讯息。冯玉铭说:无论是中国还是欧美,都把促进经济绿色转型作为应对气候变化最主要手段。风机、光伏和新能源汽车对于实现绿色转型至关重要,在很多西方国家,用于这些领域生产很多原材料十分依赖中国。受美国影响,从国家竞争角度出发,部分欧洲国家认为这种对中国高度依赖对本国利益形成安全威胁,因此出现过一些疏远或对抗中国的声音和举措。

下载 (1).jpg

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MERICS)前些年一些报告,有的欧洲学者长期浸润“中国是威胁和挑战”假设下,认为“中国是地区紧张关系获益者”,他们作出的分析通常会“支持在绿色转型领域防范遏制中国”。

欧美推进绿色能源转型所需关键矿物原料主要来自中国。世界上90%镓、78%稀土和79%硅来自中国。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锂生产国和提炼国,这对支持电动汽车产业欧盟来说意义重大。路透社报道说,欧洲锂精炼商卢森堡Livista Energy 计划在德国建造2026年投产、用于电动汽车电池的锂精炼厂,该企业除从电池中回收锂外“或将直接从中国采购锂”。4b4ebcde12024c240bf0f3d59f148331.jpg

冯玉铭认为,从绿色转型整体情况看,欧洲对中国原材料和科技高度需求短期内很难减少。国际能源署相关统计显示,在太阳能生产领域,中国产关键部件多晶硅、晶原、光伏电池、光伏模板在全球份额由2010年28.6%、78.3%、57.9%和55.7%,上升至2022年88.2%、97.2%、89.5%和78.7%,2022年全欧46%风电由中国贡献。在绿色转型领域,中欧密切商业联系是过去十多年经济全球化和欧洲对相关产品旺盛需求导致的必然结果。相对于国际市场西方竞争对手,中国与绿色转型相关终端产品具有20%以上价格优势。很多研究证实,这竞争优势并不是由于中国廉价劳动力和政府政策驱动,而是像数字和家电产品一样,国际分工和中国强大、完整供应链使中国产产品体现出规模化生产的巨大优势。

下载 (3).jpg

中国企业的项目推进和技术创新让欧洲受益

除了看重中国原材料,欧洲绿色转型离不开中国参与项目。随着“一带一路”推进,中国近10年来在欧洲参与的绿色能源合作项目给当地民众带来实在好处。中国企业投资承建的克罗地亚塞尼风电、希腊色雷斯风电、匈牙利考波什堡光伏、黑山莫祖拉风电站等,为中东欧国家绿色供电节能减排做出了贡献。三峡集团投资运营的德国“梅尔海上风电”项目,是全球第一个获得投资级信用评级的海上风电项目,2016年建成运行良好,每年为36万户家庭供电,年二氧化碳减排100万吨,成为中国企业服务于欧洲碳中和的卓越案例。

中国各种新技术正促进全球钢铁行业绿色转型,在6月举行的德国杜塞尔多夫国际铸造、冶金、热处理和精密铸件展上有鲜明体现。凭借新能源汽车制造领域技术优势,多家中国展商跻身展会主展区11号厅中心位置,成为备受瞩目的行业头部企业。

t014393e9a7c015cbef.jpg

“欢迎来到璀璨的金属世界”标语在杜塞尔多夫会展中心格外显眼。记者观察到,展会下设铸造、冶金、热处理和精密铸件四大板块,促进全球钢铁行业绿色转型是一大主题。据展会主办方数据,全球7%碳排放量由钢铁行业产生。随着全球能源价格上涨,钢铁行业节能脱碳迫在眉睫。

中国压铸机制造商伊之密集团“超大型一体化压铸件”广受关注。该产品为一体化压铸的汽车后地板,是全球最大一体化压铸结构件之一。一体化压铸是制造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采用该技术铝合金后地板总成总重为钢结构1/3,生产时间从两小时缩至3分钟,大幅减少车身零件数和焊接点,有效减少能源消耗成本。杜塞尔多夫展览公司金属和能源业务总监马尔特·塞弗特说,铸造创新对所有工业领域价值增长都有重要意义,是解决当前工业生产领域关键举措,“如没有铸造创新,很难应对电动汽车变革、能源转型和工业脱碳等挑战”。

32d43a7f75a74d43816bd466a2c6890d.jpeg

中德两国总理 6月主持第七轮中德政府磋商期间,双方提到“建立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对话合作机制”。冯玉铭介绍,德国联邦政府委托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在中国支持一批气候变化领域项目。以共建和对话形式,德方机构专家协助中国实现碳中和国家自主贡献目标、碳市场优化和省市级低碳发展政策与示范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工作。GIZ驻华首席代表吉乐(Thorsten Giehler)因促进中德两国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环境领域合作,被授予中国政府友谊奖。

8996ccec896.png

“中国决定着欧洲的绿色转型能否成功”

欧洲媒体和专家认为,欧洲绿色转型不能少了中国。德国《商报》6月22日报道,中国决定着欧洲绿色转型能否成功。仅去年德国就从中国进口超30亿欧元太阳能组件,占该类进口总额九成,显然“没有中国就没有能源转型”。欧洲要实现气候目标、逐步淘汰化石燃料并尽快推动向无碳经济转型,答案似乎很明确:需要做为世界市场领导者的中国。

德国柏林再生能源政策学者弗洛里扬·迪克曼表示,欧盟已发布“绿色协议产业计划”,计划2030年实现四成绿色产品在欧盟制造。中国为众多绿色技术领域全球参与者,对欧盟绿色转型至关重要。中国占全球锂电池制造能力近80%;中国拥有全球一半以上风力涡轮机制造和组装产能等。迪克曼认为,欧盟在许多领域具有全球领先技术,但欧盟绿色产业成本过高,中欧绿色转型目标一致且有很多互补之处。按业内人士估算,中国产太阳能设备,每瓦装机制造成本17-18美分,而欧洲成本是中国两倍。疫情前欧洲太阳能行业组件年产能8吉瓦,比有的中国企业一年产能都低。他表示:“欧中未来可在储能、热泵、碳捕捉等前沿技术领域合作,推动全球绿色经济发展。”

1000.webp.jpg

冯玉铭表示,欧洲如想在绿色转型领域疏远中国,代价将非常高昂,这是个简单成本账。如观察欧洲工商界,基本印象就是欧洲科技公司、青年人才对国家前途表现出空前的失望悲观。在股票市场,投资者认为欧洲发展前景悲观,这一现象在德国尤甚。原因是随着俄乌战争和各种“去风险”议程提出,企业生产成本和用人成本快速上涨。欧洲动辄以千百亿欧元拨款援助乌克兰,提高欧盟军备,拿出高额补贴养活本土企业同中国竞争,还要附和美国搞海外工程对冲中国“一带一路”建设。欧洲一些绿色转型政策缺乏科学调研,脱离民众。德国绿党籍经济部长哈贝克提出家庭住户强制安装清洁供热设备,被指“背后有美资背景热泵企业游说集团运作”,让民众生活成本增加,在实施上不切实际,备受指责。

a2d0154e6ee94d4ebdc9cb529582ee73.jpeg

多家欧洲企业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欧洲企业受益于中欧合作。德国博世集团在中国经营59家公司,员工近6万人。该集团在氢能研发、运输、储存等领域处于世界前列,还在中国设立氢燃料电池中心。同样,迪克曼非常关注中国太阳能企业隆基绿能宣布计划在欧洲建厂、宁德时代在德国图林根州设厂并投入运营的消息,中企实施“在欧洲,为欧洲”战略,在欧洲投资设厂有利于规避欧盟越来越严的进口规定,符合欧盟绿色技术本地化生产战略。

德国联邦批发贸易、对外贸易、服务业联合会(BGA)主席德克·詹杜拉表示:“无论是德国还是欧盟,都和中国在经济上紧密相连。因为市场规模和创新实力,建立长期合作的关系符合我们自身利益。”他认为气候变化、资源匮乏等全球性挑战只能与中国共同应对。这需要欧中双边和多边对话合作。中德政府磋商是有针对性地安置德国利益的良好平台,尤其在电动汽车或光伏发电领域。就后者而言,能源转型要想成功,短期内离不开中国。

下载 (2).jpg

“中欧在绿色转型领域产业和技术合作符合双方真实需求。”冯玉铭说,在实现双碳目标道路上,中国也需要借鉴欧洲国家经验。他强调,任何国际合作都无法在强烈地缘对抗下幸存。在绿色转型领域合作应有助于为双方了解真实的彼此创造条件,增强双方理解互信,缓冲中欧在其他领域分歧甚至冲突。需要警惕的是,持有零和博弈思想的欧方政界人士和部分利益相关者,会不断将绿色转型和中欧气候合作议题泛安全化。

 (改写编辑:未平)


注:本文转载自https://www.guancha.cn,https://news.sina.com.cn,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丁薛祥 欧盟 中欧环境与气候 对话 绿色转型 中国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