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要闻  时政  文化  信息  经贸  美食  国际

中国GDP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大关,逆势增长2.3%

202842777.jpg

一、中国GDP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大关,逆势增长2.3%

2021年01月18日  来源:国家统计局

2020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在以习近平为核心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经济运行稳定恢复,就业民生保障有力,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完成好于预期。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0159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2.3%。一季度同比降6.8%,二季度增3.2%,三季度增4.9%,四季度增6.5%。第一产业增加77754亿元,比上年增3.0%;第二产业增加384255亿元,增2.6%;第三产业增加553977亿元,增2.1%。

t012474b4c86e13036a.jpg

1. 粮食产量再创新高,生猪生产持续较快恢复

全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6949万吨,比上年增0.9%,增产565万吨。夏粮产量14286万吨,增0.9%;早稻产量2729万吨,增3.9%;秋粮产量49934万吨,增0.7%。稻谷产量21186万吨,增1.1%;小麦产量13425万吨,增0.5%;玉米产量26067万吨略减;大豆产量1960万吨,增8.3%。猪牛羊禽肉产量7639万吨降0.1%。其中,牛肉产量672万吨,增0.8%;羊肉产量492万吨,增1.0%;禽肉产量2361万吨,增5.5%;禽蛋产量3468万吨,增4.8%;牛奶产量3440万吨,增7.5%;猪肉产量4113万吨降3.3%。2020年末生猪存栏、能繁殖母猪存栏比上年末分增31.0%、35.1%。

9a6d-khxeamv1972371.jpg

2. 工业生产持续发展,高技术制造和装备制造业较快增长

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2.8%。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2.2%;股份制企业增3.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2.4%;私营企业增3.7%。采矿业增加值增0.5%,制造业增3.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2.0%。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增7.1%、6.6%,增速分比规模以上工业快4.3、3.8百分点。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微型计算机设备分增19.1%、17.3%、16.2%、12.7%。四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7.1%,比三季度加快1.3百分点。

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57445亿元,同比增2.4%,增速比1-10月加快1.7百分点;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15.5%,连续6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

75d5-khxeamv1971777.jpg

3. 服务业逐步恢复,现代服务业增势良好

全年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与上年持平。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增加值分增16.9%、7.0%,增速分别快于第三产业14.8、4.9百分点。四季度,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7.7%,比三季度加快3.4百分点。12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7.7%。1-11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1.6%,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增13.5%、9.9%,增速快于规模以上服务业11.9、8.3个百分点。

12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8%,位于较高景气区间。其中,航空运输、电信广播电视卫星传输服务、货币金融服务、资本市场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持续在60.0%以上高景气区间。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0.1%,连续6个月位于高景气区间。

3d2f-khxeamv1972504.jpg

4. 市场销售较快恢复,消费升级类商品销售增速加快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1981亿元,比上年降3.9%。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43323亿元,降1.9%。按经营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39119亿元,降4.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2862亿元,降3.2%。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39527亿元,降16.6%;商品零售352453亿元,降2.3%。消费升级类商品销售增速加快,四季度限额以上单位通讯器材类、化妆品类、金银珠宝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增26.0%、21.2%、17.3%,分比三季度快16.0、7.1、5.0百分点。四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4.6%,比三季度快3.7百分点。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4.6%,环比增1.24%。全年网上零售额117601亿元,比上年增10.9%。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97590亿元,增14.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24.9%,比上年提高4.2个百分点。

1682-khxeamv1974279.jpg

5. 固定资产投资回升,高技术产业和社会领域投资增长较快

全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18907亿元,比上年增2.9%。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增0.9%,制造业投资降2.2%,房地产开发投资增7.0%。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76086万平方米,增2.6%;商品房销售额173613亿元,增8.7%。三次产业投资增速全转正,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增19.5%,第二产业投资增0.1%,第三产业投资增3.6%。民间投资289264亿元,长1.0%。高技术产业投资增10.6%,快于全部投资7.7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11.5%和9.1%。高技术制造业中,医药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28.4%、22.4%;高技术服务业中,电子商务服务业、信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20.2%、15.2%。社会领域投资增11.9%,快于全部投资9.0个百分点,其中卫生、教育投资分别增29.9%和12.3%。1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环比增2.32%。

404a-khxeamv1971722.jpg

6. 对外贸易实现正增长,贸易结构持续优化

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321557亿元,比上年增1.9%。其中,出口179326亿元,增4.0%;进口142231亿元,降0.7%。进出口相抵顺差37096亿元。机电产品出口增6%,占出口总额59.4%,比上年提高1.1百分点。一般贸易进出口占进出口总额比重59.9%,比上年提高0.9百分点。民营企业进出口增11.1%,占进出口总额比重46.6%,比上年提高3.9百分点。12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32005亿元,同比增5.9%。其中,出口18587亿元,增10.9%;进口13419亿元降0.2%。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5168亿元。

cae1-khxeamv1974127.jpg

7.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回落,工业生产者价格下降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涨2.5%,低于上年2.9%涨幅,也低于3.5%全年预期目标。其中,城市上涨2.3%,农村上涨3.0%。食品烟酒价格涨8.3%,衣着下降0.2%,居住下降0.4%,生活用品及服务持平,交通和通信降3.5%,教育文化和娱乐涨1.3%,医疗保健涨1.8%,其他用品和服务涨4.3%。粮食价格涨1.2%,鲜菜价格涨7.1%,猪肉价格涨49.7%。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核心CPI涨0.8%。12月,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0.2%,环比涨0.7%。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降1.8%,12月同比降0.4%,环比涨1.1%。全年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比上年降2.3%,12月同比持平,环比涨1.5%。

3f14-khxeamv1972678.jpg

8.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调查失业率回落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86万人,高于900万人以上预期目标,完成全年目标131.8%。12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5.2%,与上年同期持平;其中25-59岁人口调查失业率4.7%,与上年同期持平。2020年年均城镇调查失业率5.6%,低于6%左右预期目标。12月,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5.1%。2020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24%,低于5.5%左右预期目标。全年农民工总量28560万人,比上年减517万人,降1.8%。其中,本地农民工11601万人,降0.4%;外出农民工16959万人,降2.7%。农民工月均收入水平4072元,增2.8%。

3143-khxeamv1972812.jpg

9. 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缩小

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89元,比上年增4.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1%,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834元,比上年增3.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31元,比上年增6.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3.8%。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2.56,比上年缩小0.08。

全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210元,比上年下降1.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4.0%。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7007元,名义下降3.8%;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713元,名义增长2.9%。

1e00-khxeamv1970751.jpg

总体看,2020年国民经济运行稳定恢复,稳就业保民生成效显著,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同时应看到,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我国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下一步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创新,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科学精准实施宏观政策,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t0177c6e41a975f4700.jpg

二、这份逆势增长的成绩单,是14亿人民拼出来的

2021年01月18日 环球时报 国际在线

1月18日上午,中国国新办发布会通报了2020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全年GDP首超100万亿元,全国粮食总产量66949万吨,城镇新增就业1186万人,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中国经济交出了一份好的成绩单。

4960-hftenhz7624108.jpg

环球时报社评:

中国2020年全年GDP增长2.3%,第四季度增长6.5%,GDP总量破100万亿元,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低年增长,同时是新冠疫情肆虐之年了不起的成就。德国公布2020年GDP是负5%,其他主要经济体预估情况:美国萎缩3.6%,英国、法国分别萎缩10.3%和9.4%。

值得指出的是,中国经济这一成绩是在尽最大努力保护国民健康情况下取得的,而美国负3.6%也是在很大程度上放弃抗疫、拿几十万条人命勉强换来的。

6443e36f2b904e63ab6339ba68ec8d09.jpg

中国2020年GDP很干净,充分体现了人道主义原则,胜过任何雄辩。是中国人民在党和政府领导下众志成城战胜各种挑战的结果,相信会让美国和其盟国极端反华势力倍感沮丧。作为中国人,夺取2021年抗疫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胜利更加重要,我们没有时间为去年取得的成绩而放下手中的紧迫工作沾沾自喜。

2.3%的增长率虽与世界比是很大成就,但毕竟比上年6.0%增长率下降3.7个百分点,3.7%相当一部分由民间承担了,折射出很多个人及家庭在疫情冲击下经历的挫折坎坷。去年有很多人没有涨工资,还有部分人收入下降,服务业不少小企业倒闭,失业者增加。

2020103014411050.jpg

也就是说,新冠疫情给中国社会造成了真实的损失和痛苦,2.3%增长率是抗疫成就和上述代价的双重写照。我们需要在2021年最大限度地压缩这些损失,力争让受损者实现某种弥补,应成为今年中国经济工作的重要目标,不能满足于获得较其他主要经济体的相对成就。

2021年中国注定要继续在与疫情的斗争中前进,我们有了先进便捷的检测手段,疫苗也开始大范围接种,而且积累了去年抗疫的经验,相信今年的抗疫会更加精准也更加有效,经济运行和百姓生活也理应更正常有序。美国等的抗疫太差劲了,经济也一塌糊涂。在如何抗疫和恢复发展上,我们不能拿他们当坐标,我们只能与中国人自己的需求和愿望比。

t01f019d759ccd1add2.jpg

坚决把疫情控制住,确保不出现失控性规模暴发,也不能出现“遍地开花”式散发,这是根本。同时,坚决避免较大范围或较长时间“经济停摆”,即使在疫情较危急地区也要坚持统筹考虑,探索抗疫和人民群众利益的最佳平衡。这当中各地还是有很大操作空间的。

我们看到,今冬的疫情还是很紧张的,但全国的氛围与去年相比显然不同,无论抗疫还是生产生活都更从容有序。美英等国这个冬天比去年冬天要艰难得多,而中国却不是。今冬的困难改变不了中国在抗疫中前进的大趋势,中国的体制性优势将持续释放,并转化成广大人民群众的更多福祉。2021年的中国,会自己给自己加码!

2020103009253993.jpg

另据路透社网站文章,美国正在为特朗普发起的贸易战付出沉重的经济代价。根据牛津经济研究院的一项研究,中美贸易摩擦目前已导致美国就业市场累计流失24.5万份职位。不过,如果双方逐步取消加征关税政策并推动双边贸易发展,那么到2025年,将为美国带来14.5万份新职位。数据预测表明,如果中美贸易摩擦持续下去,在2022年,美国将流失73.2万个就业岗位,到2025年,又将流失32万。

t0173e3c06e901f00c8.jpg

贸易摩擦给美国经济带来的损害将远不止就业岗位的流失。据预测,世界最大两个经济体贸易往来的大幅脱钩将导致未来五年内美国GDP损失1.6万亿美元。研究报告表明,中国将在推动全球经济方面扮演重要角色。未来的十年,中国将拉动三分之一全球经济增长。对于美国而言,中国市场准入的重要性日益增加。

据路透社报道,中国2020年进出口额明显好于预期,有力提振了中国经济,将成为2020年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主要经济体。在路透社另一篇对中国经济预测文章中称,中国经济在2020年第四季度将呈现“逐季回升”,为2021年经济的“再提速”打下基础。

1_zdax1k3-14092316055YH.jpg

《华尔街日报》称,全球经贸遭受严重冲击,但中国外贸进出口仍保持繁荣发展态势,成为全球唯一实现货物贸易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报道认为,借助快速从疫情中复苏的优势,中国在全球经贸中的地位进一步扩大,其“经济可谓‘一枝独秀’,加快了向全球经济中心位置迈进的步伐”。

《印度斯坦时报》援引中国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的发言称,世界经济有望在2021年实现复苏,将进一步为中国外贸提供有力支撑。报道认为,2021年全球对中国商品将保持强劲需求力,中国的外贸进出口规模有望继续获得增长。

1610256216555.jpg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1月15日发表题为《即使有了新领导层,德国也不会与中国对抗》的文章,认为,默克尔卸任之后,德国对华友好态度将持续下去。

文章认为,现在,尽管拜登呼吁西方国家对中国采取所谓“集体立场”,已经与中国达成双边协定的欧盟和德国也不太可能回头。在2005年默克尔上台前,出口就已经是德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德国一直保持了巨大的贸易顺差。21世纪初,德国甚至一度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与中国有着几乎平衡的贸易关系,这在成熟的工业经济中是罕见的。在全球贸易因金融危机而停滞不前后,出口反弹推动2010年德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在2009年收缩5.7%的情况下大幅增长了4%。现在,中国从新冠疫情中强劲复苏正在提振德国的出口部门,首先是其强大的汽车制造商。

t01f098d0c891014b99.jpg

(改写编辑:未平) 


注:本文转载自https://news.sina.com.cn,https://opinion.huanqiu.com,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中国 GDP 突破 100万亿 增长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