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要闻  时政  文化  信息  经贸  美食  国际

欧洲能源转型趋势/对中国的启示与展望/中石化董事长马永生

t01919db18940f06f7c.jpg

 导读:全球变暖影响着所有国家。只有国际社会共同努力才能解决全球变暖问题。《巴黎协定》被认为是应对气候变化一个重要里程碑。几乎所有国家都承认全球变暖的威胁是真实的,并普遍同意“控制全球气温并使气温与工业革命以前的水平相比不高于2摄氏度,并努力把温度差控制到1.5摄氏度以下”。为实现这一目标,越来越多国家公布各自温室气体减排目标。过去几年,许多国家开始将能源系统过渡到以可再生能源为基础更可持续的能源供应系统。

欧盟作为世界上最大市场,是全球领先参与者,也是应对气候变化有力倡导者。欧洲多个国家已提出具体碳中和计划目标,目前超过十个欧洲国家提出具体碳中和目标。瑞典计划2045年实现碳中和,奥地利计划 2060年实现碳中和,法国、德国、西班牙、英国、丹麦、芬兰、 匈牙利、爱尔兰、斯洛伐克等国均将实现碳中和时间定于 2050 年。

1618539607880623.png

一、欧洲能源转型,以可再生能源为基础

南方周末2021-11-20

2021年10月25日,在欧洲复兴开发银行资助下,依赖煤炭的科索沃逐渐转向可再生能源,正在建设该地区最大的风力发电场。(视觉中国/图)

641.jpg

“能源价格是当前整个欧盟的头条新闻,到处都有人问:我能付得起下一笔账单吗?价格飞涨要持续多久?有什么办法?”

2021年10月13日,在欧盟总部能源价格新闻发布会上,欧盟能源专员卡德里·辛姆森(Kadri Simson)介绍近期困扰欧洲的能源价格问题。她毫不掩饰地说,“冬天就要来了,许多人或将面临十年来最贵的电费。”

近几个月来,欧洲天然气价格飙升。从2021年1月至今,欧洲天然气“风向标”的荷兰TTF天然气期货价格上涨超过350%,在10月5日创下最高价格纪录——116.02欧元/兆瓦时。在其带动下,许多国家电价大幅上涨。据《经济学人》报道,2021年9月前半月,德国法国批发电价分别攀升36%和48%。

能源行业受到的影响最快最直接。英国《金融时报》称,截至9月底,有10家英国能源供应商不堪天然气价格重压而倒闭。一直以来,欧洲都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能源转型的有力倡导者。然而,此次能源价格的飙升,让欧洲能源转型受到重新审视。

084050837.jpg

“欧洲仍处于能源转型初期”

“近期欧洲能源价格上升,主要和疫情后经济复苏对天然气需求增长强劲有关。”芬兰工程科学院与人文与科学院院士、阿尔托大学应用物理系教授彼得·隆德(Peter Lund)表示。

另方面,能源供应没能匹配上增长能源需求。国际能源署10月发布《2021年第四季度天然气市场报告》认为,连续极端天气产生了额外天然气消费,给天然气供应造成巨大压力,由于系列故障阻碍了天然气生产出口。多重因素作用,使得天然气市场供不应求,价格走高。由于欧盟电力市场竞价上网机制,天然气往往是边际价格制定者,电价随天然气价格上升。

卓尔德环境(北京)研究中心主任兼首席能源经济师张树伟认为,价格升高是能源市场起作用的表现,是正常的市场信号。他在中国电力行业、国际能源署等能源政策咨询机构工作近20年。事实上,欧洲天然气价格在疫情前2019年处于历史低位。路透社2019年8月报道,由于天然气供应过剩,2018年9月以来欧洲基准天然气期货价格已下降一半,在当年6月跌至最低点。

天然气价格上涨反映出欧洲能源转型现状。“化石能源仍是欧洲能源结构中主导者,大部分依赖进口。”彼得·隆德说,“欧洲能源进口量比中国美国都多得多,欧洲仍处于能源转型初期。”这意味着清洁能源转型仍然不够快,“如果有更多化石能源被可再生能源取代,欧洲能源价格上涨情况不会这么严重”。

t01b309086c2917f586.jpg

其实,欧洲近年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步伐很快。据英国气候与能源智库恩博(Ember)报告,2020年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在整个欧洲发电量首次超过化石能源。有38%欧洲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37%来自化石燃料。

彼得·隆德表示,欧洲已具备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基础,但风光等可再生能源靠天吃饭,具有波动性。可通过建立足够大的欧洲一体化能源市场对冲其不稳定性,也可使用储能技术。但他强调,只有当能源系统中可再生能源多到一定程度,这些技术的探讨才更有意义。

2021年6月彼得·隆德担任联合主席,与19位欧洲科学院科学政策咨询小组(SAPEA)科学家共同报告《一种欧洲能源转型的系统性分析方法》(简称《系统性分析报告》),从经济和监管策略、科技创新、地缘政治等多角度,对欧盟国家实现2050年碳中和做出政策建议。

2018011108462863.jpg

有技术有资金有意愿

欧洲国家能源转型开始时间早,发展进程快,存在一定历史渊源。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董一凡介绍,1970年代石油危机以来,能源供应安全成为欧洲国家重要议题,欧洲国家寻求减少对化石能源依赖。而1980之后,气候变化和环保成为欧洲及全球热点话题。

欧洲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广泛共识,成为推动其能源转型基石。彼得·隆德将欧洲成为能源转型“急先锋”理由归为有技术、有资金、有意愿。他解释,欧洲不是一个化石能源充足地区,向可再生能源转型是减少对外部能源依赖的必选。欧洲历来先进创新系统让其在清洁能源技术发展上占优。另一重要原因:欧洲非常富裕,可负担得起能源转型成本。“技术到位钱到位,民众和政府都有意愿。”欧洲因此在能源转型领域表现得非常积极。

据《系统性分析报告》的建议,在2050年前转型期,对能源部门巨大投资是必要的,这些投资需达欧盟国家每年GDP2.5-3%。愿意付出大成本原因,在于能源转型能带来巨大经济收益。董一凡认为,可再生能源是一个全新产业,全球对于它的发展都有共识。哪个国家能在相关产业中走到前面,未来在其竞争力或经济利益方面都会有很大优势。

640ded3858657bbefb16a4d29b19ba4d.jpg

据国际智库能源过渡委员会(ETC)估算,未来30年全球将需要向电网基建和可再生能源制备领域投资80万亿美元(约每年2.5万亿美元)。与之相关的新型就业机会多种多样。包括通用汽车、星巴克、Visa等公司都已经设立首席可持续发展官(Chief Sustainability Officer,CSO)。

此外,从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视角,欧洲能源转型也存在其合理性。“欧洲长期以来形成以绿党为代表的环境政治土壤,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了一种政治正确。”董一凡说,能源及气候问题牵动全球,也和欧盟国家增强国际影响力、维护多边主义国际形象相符。

“支持环境保护,积极应对气候问题已成了欧洲一种文化现象。”清华大学能源转型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何继江,“人家现在不比车、房,就比能不能为环境作贡献。”

t016ad9ebf3150923c0.webp.jpg

惩罚和激励

为推动能源转型,欧盟及其成员国已推出了一系列治理手段。但能源转型作为目标本身,并没有明确的发展路径。

《系统性分析报告》认为,无论欧洲政策制定者最终选择什么样具体政策,一个全面碳定价机制都应作为最终政策组合主要元素。其中的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ETS)一直都被视为欧盟气候政策的基石,是推动欧洲国家能源转型的最有效工具。

欧盟排放交易体系2005年启动,是全球成立时间最早碳市场。在2021年中国碳排放交易市场成之前,也是全球规模最大碳市场。该系统包括27个欧盟成员国及冰岛、列支敦士登挪威11000多家发电厂和工厂,并涵盖欧盟41%的温室气体排放。其所涵盖企业在2005--2019年间减少了约35%碳排放量。

“这是一个非常有经济效益的方法。”彼得·隆德解释,欧盟排放交易体系原则为“总量控制和交易”。欧盟对每年排放多少温室气体设定上限,企业每年排放的每吨二氧化碳都须获得相应碳配额(EUA),这些碳配额可被交易。

欧洲碳交易体系研究专家、欧洲布鲁盖尔研究所(Bruegel)高级研究员乔治·扎克曼(Georg Zachmann)在接采访时表示,在欧盟排放交易体系刚建立几年里,为了给碳市场争取足够多政治支持,大部分碳配额都是免费发放的,导致碳价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很难增长。

2013年后,有40%碳配额实行拍卖制,像波兰、匈牙利等经济欠发达国家,大部分制造业和航空业公司仍可免费获得配额。2019年初,为激发碳市场活力,欧盟引入市场稳定储备机制(MSR),收紧过剩配额,自动调整配额拍卖量,碳价终于摆脱多年来在个位数停留低迷状态。

t0193b23b9b61d82efe.jpg

张树伟认为,欧洲碳交易体系能够体现碳排放成本,“在能源转型中,惩罚坏的才是最优的政策工具,欧洲碳交易体系就有这个作用。”2021年6月,欧盟国家正式批准通过气候变化法,规定2030年将欧盟温室气体净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减少55%,并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为实现这个目标,欧盟委员会在半个月后提出“适应55”一揽子计划提案,包括对欧洲碳交易体系再次改革。

按照新改革规定,欧洲碳交易体系首次纳入航运排放,逐步取消航空免费排放配额,为运输和建筑业设立了单独碳交易系统等。

在系列措施中,全新碳边界调整机制(CBAM)备受关注。旨在对进口碳密集型产品征税,计划2026年开始,出口到欧洲市场铝、水泥、钢铁、化肥和电力非欧盟生产商需依照欧盟法律,购买与其应支付碳价格相对应证书。有不少声音认为这一机制颇具贸易保护主义色彩。

在推动能源转型各个行业,补贴直接吸引终端消费者对于能源转型进程参与。德国IREBS房地产经济师、德昇地产有限公司(Sun Immobilien GmbH)总经理孙杨告诉记者,在他所在法兰克福房地产市场,近几年客户对于房屋能源指标越来越关注。一方面是因为德国倡导低碳环保的整体社会氛围。另一方面源于买房人可以获得的能源政策补贴。

孙杨举例,翻新购买或建造一定指标高能效房屋时,消费者可申请德国复兴信贷银行的高能效房屋补助金或低息贷款。按照一定能源指标改装旧房子,消费者最多可获得50%改建款价格补贴(每套补贴款上限7.5万欧元)。高能效房新房买家则可获得最多15万欧元低息贷款,和3.75万欧元贷款减免。

下载 (4).jpg

“像跑马拉松,不同国家在不同位置”

提及欧洲能源转型目前面临的最大困难,多位采访对象一致认为是欧盟国家间的异质性。彼得·隆德对记者表示,在谈及欧洲时,许多人倾向把欧洲国家当成一个整体。但事实上这些国家有着不同能源禀赋、政治经济情况。

以芬兰为例介绍,欧盟北欧四国同属一个电力市场,超过一半是水电,还有许多风能资源。芬兰可再生能源占47%,79%电力是无二氧化碳的。从资源上说,芬兰大部分能源是清洁能源。

同时芬兰是欧洲森林最茂密国家,75%土地面积被森林覆盖,相当于天然碳汇。一些很难减排的二氧化碳排放可被轻松吸收,比如农业的二氧化碳排放。芬兰提出2035年实现碳中和,完成目标并不是很有压力的。而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且依赖火电的中东欧国家,将面临完全不同的能源转型过程。

0d3262ef8d804640a181abab37888f02.png

尽管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已在欧盟达成共识,但能源转型以什么速度、采用什么方案,不同国家有自己的打算。核电占法国电力来源的约70%。2021年10月12日,法国总统公布“法国2030”投资计划。未来10年法国将向关键产业投资300亿欧元,其中包括注资10亿欧元发展法国的核能产业。而德国、奥地利、西班牙等国则以安全性为由反对核能。按照德国计划,预计在2022年底关闭所有核电站,并在2045年实现碳中和。“就像跑马拉松,不同的国家在不同位置。”彼得·隆德说,“有的快到终点,有的可能还在学习阶段。”

2019年7月--2020年9月,清华大学能源转型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何继江对欧洲23个国家进行能源转型考察,自驾车程5万里。考察过程中,他也发现差别无处不在。他回忆,德国南部所见屋顶几乎都有光伏,开车穿越边境进入捷克后就完全不见光伏。相较于捷克,德国的政策更为持续。

2010年,捷克推行光伏补贴装机势头正盛,市场规模一度达到全球前五。但补贴过高导致对光伏产业过热投资。2010年底,捷克政府提出对国内光伏电站投资的惩罚方案,捷克的光伏产业应声而倒。而德国采取逐步降低补贴的策略,调整相对更加灵活和合理。根据《中国能源报》,2021年6月,德国光伏发电总量约7.99太瓦时,覆盖该国约20.6%电力需求,创造了新的纪录。

t016f10a578387b89d6.jpg

二、欧洲能源转型对中国的启示与展望

2021-11-26 来源: 西辞 

欧洲能源产业一度走在世界前列,化石能源时代受限于资源禀赋大 量依赖进口。欧洲是第一二次工业革命发源地,从牛马驴骡等牲畜劳力到蒸汽机动力,再到内燃机动力,每一次动力革新带来的不仅是生产力以几何倍数提升,还有能源产业转型切换。欧洲自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便进入化石能源时代,但受制于区域资源禀赋,欧洲的化石能源产销长期处于失衡状态。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欧洲地区石油天 然气资源探明储量占全球比重持续下降, 2020 年占比降至 0.8% 和 2.4%。欧盟原油消费量和产量缺口不断扩大, 2020 年欧 盟原油年产量仅占其消费量 4.17%,全年缺口达 4.43 亿吨,化石能源消耗依赖进口。

有限的化石资源逼迫欧洲各国不得不另谋出路,自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各国对环境问题和气候变化关注催化了这个过程。欧洲各国对能源的管理措施和法令日益系统化,其在可再生能源方面技术发展迅猛,各国政府重视对传统能源工业升级换代,采取“开发与节能并重”政策, 着力实现能源消费多元化。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欧盟替代能源和核能占能源使用总量比例位居世界之最,与其他地区差距拉大, 2015 年达20%。

下载.jpg

为解决能源依赖问题、建立技术优势、引领全球经济发展、加强内部一 体化、获取国际政治利益,欧盟持续推动内部以及国际上的能源替代和碳减排进程。欧盟能源和减碳政策演化分三个阶段:一是初始探索期(1990 年以前)。二是发展进化期(1991年-2017年)。在能源结构调整作用下,欧盟于1990 年碳达峰,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碳排放量呈现缓慢下降趋势。

三是成熟平稳期(2018 年至今):提出碳中和目标,多领域合力推动碳减排。2018 年 11 月 ,欧盟通过《欧盟 2050 战略性长期愿景》,提出 2050 年建成现代化、有竞争力、繁荣且气候中性经 济体目标。 欧盟制定一系列政策来描绘碳中和实现路径,重点为持续创新新能源技术、拓展碳 排放交易体系、严格各行业产品碳排放标准、发展碳汇项目、全面 推进能源税等,全面推进各部门的碳减排,重点降低能源、建筑、 交通行业的碳排放,辅以创新负排放技术、应用财政政策、发 展绿色金融、增加碳汇等政策,共同推动欧盟碳中和的实现。

在世界各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诸多实践中,碳排放权交易被认为是最有效的市场经济手段之一。欧盟温室气体排放贸易机制(EU-ETS)于2005 年启动,是世界首个也是最大跨国二氧化碳交易项目,涵盖欧盟成员国及挪威、冰岛和列支敦士登,覆盖该区域近半数的温室气体排放,为 11000 多家高耗能企业及航空运营商设置了排放上限。

欧洲通过系列改革,特别是完善强化碳交易体系为碳市场带来了积极信号,欧盟碳配额价格 2018 年突破多年在个位数徘徊,2019 年初已上涨至 20 欧元/吨以上。 2020 年欧盟碳市场持续升温,交易活跃,碳配额价格攀升, 7 月破 30 欧元/吨。碳配额价格上涨最重要因素,来自碳市场参与者对未来气候政策乐观预期。

下载 (5).jpg

中国碳排放交易“方兴未艾,大有可为”。中国参与碳排放交易历程分三阶段:①CDM 项目阶段(2005-2012):CDM 项目是中国 2013 年区域碳排放交易试点前唯一能参与碳交易方式,交易对手来自欧盟。 2005 年以来,CDM 风力发电项目在中国得到迅速发展,成为中国 CDM 重要项目构成类型。风电 CDM 项目通过出售核证减排量(CERs)给发达国家带来收入,对冲风力发电成本,提高风电盈利水平,是中国发展风力发电重要推动力。②区域碳排放交易试点阶段(2013-2020):为填补国际 CDM 项目终结带来国内碳交易空白,中国 2012 年搭建自己碳排放交易体系 ——碳排放交易试点市场 ETS+自愿减排机制 CCER,构成中国 2013 -2020 年间碳交易整体结构。③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配额现货交 易阶段(2021 以后):全国碳市场以试点为基础,自 2017 年底启动,2021 年进入真正配额现货交易阶段。全国碳市场 2021 年 7 月 16 日开市,总体运行平稳,价格合理波动,单日成交量屡创新高。 2021 年 11 月 10 日,全国碳市场共运行 77 个交易日,配额累计成交量 2344.04 万吨,累计成 交突破 10 亿元大关。

下载 (1).jpg

欧洲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节节攀升,中国或有更大空间。发电构成方面, 可再生能源产生净发电量占比逐年增高。欧洲可再生能源产生净发 电量占比自1980年22%升至2018年38%,38年净增928420GW, 年增长率约 3%,高于约 1%净发电总量增长。中国同期净发电总量年复合增长为 8%,可再生能源净发电量年复合增长 为 10%,但其占比仅从 1980 年的20%升至 2019 年的28%,提升幅 度明显不及欧洲。而欧洲在 1990 年整体实现碳达峰,大部分国家计划 2050 年实现碳中和。基于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及电力行业火电装机比例过高的现实,在中国碳排放总量中,发电行业碳排放量占有相当大比重。依照中国承诺的2030 年碳达峰、2060 年碳中和目标看,相较于欧洲时间更紧,任务更重,我国亟需更大力度推进电力行业减碳,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

未来 10 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将不断提高。据2021 年 3月发布的《中国 2060 年前碳中和研究报告》,2030 年煤电将有 22% 发电占比被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取代,全国 48%电力将由太 阳能风能提供。 2050 年中国清洁装机占比将达 92%,曾占发电量 80%煤电将缩减至 4%, 2060 年完全退出电力行业。(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下载 (2).jpg

三、中石化董事长马永生:从“寒门贵子”到央企“掌门人”

2021-11-17 来源: 上观新闻

据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官方消息: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召开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大会。中央组织部有关负责同志宣布了中央关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调整的决定:马永生同志任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免去其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职务。

马永生此前任中国石化集团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在马永生此次履新前,中石化董事长一职已空缺约4个月。上一任董事长张玉卓已调任中国科协党组书记,8月起任中国科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

出生于贫困家庭,靠助学金从本科读到了博士

马永生生于1961年9月,内蒙古土默特左旗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984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地质系,1987年在中国地质大学获理学硕士学位,1990年获中国地质科学院沉积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是沉积学、石油地质学,开拓了国内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理论研究

微信图片_20211201141217.jpg

据报道,马永生出生于贫困家庭,“凭借政府提供的助学金,一口气从本科读到了博士”。他曾经的辅导员赵俊明教授介绍,马永生给人的印象是:稳重、谦逊、勤奋。“他被同学推举做了生活委员,管理班级琐碎的账目和事务,从来都是做得稳妥、细致。”

马永生的学习生活模式是典型的教室(图书馆)、寝室、食堂“三点一线”。马永生靠17.5元的甲等助学金和2元的困难补助维持每月生活,除了有时打排球和爬山外,他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学习上,特别是每天晚饭后,总是第一个去图书馆或教室“抢”座位。他每年只回一次老家,一是可以节省不少路费;二是利用假期为学校打工挣点生活费,同时有充足的时间多读书。

“他的成绩拔尖”赵俊明说,地质学是武汉地质学院(今中国地质大学)独具特色的专业,要考研更难,当时录取比例只占毕业生总数15%,可马永生考上了,“当时他很犹豫,想继续求学,但又想要快点工作报效祖国、帮衬家中弟妹,大家都鼓励他继续深造。”

122955f5389943f8935befb1f58b5b00.jpeg

“‘马永生星’,对我而言意味着责任使命”

毕业后,马永生长期在能源领域工作,2013年任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总地质师。2015年12月,他任中国石化集团副总经理、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2016年2月,他任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2017年1月起任中国石化集团党组成员,2018年10月起任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总裁。2019年4月任中国石化集团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

他先后荣获2006和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07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和李四光地质科学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值得一提的是,马永生曾奔走9年,找到了目前中国最大的海相气田之一——普光气田,将中国海相碳酸岩盐油气勘探提升至世界水平。当时,普光气田发现震惊了国内外学术界和勘探界。国际著名地质学家金斯伯格在评价发现过程及创新性理论成果时说,“在海相碳酸盐岩超深层油气勘探理论和实践方面,你们已经在引领世界了。”

因为一系列贡献,2017年7月,国际小行星中心命名委员会批准:国际编号210292号的小行星命名为“马永生星”。以杰出人士命名小行星,旨在彰显被命名人士在科学、教育、文化等领域所做出的卓越贡献,表达社会对他们的敬重,是一项历史性的崇高的国际荣誉。

当时马永生发表感言称,这份荣誉不仅属于个人和我的团队,更属于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属于全体科技人员。宇宙星辰遥不可及,"马永生星"于我而言,已远远超出了奖励与光荣的意义,更意味着鼓舞和激励,意味着责任与使命。

43eb81382d6c4f25bcbdaa1d894eef43.jpeg

中石化力争,比国家目标提前10年实现“碳中和”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前身是成立于1983年7月的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1998年7月,按照中央实施石油石化行业战略性重组的部署,在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基础上重组成立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2018年8月制为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公司是特大型石油石化企业集团,注册资本3265亿元人民币,董事长为法定代表,总部在北京。

目前,中石化是中国最大的成品油和石化产品供应商、第二大油气生产商,世界第一大炼油公司、第二大化工公司,加油站总数居世界第二,在2020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中排名第2。

9922720e0cf3d7caadbbadcdf9a8070d6a63a97c.jpeg

马永生的重任在于带领这家最大炼化企业转型。据了解,“十四五”期间中国石化将构建‘一基两翼三新’产业格局,加快发展以氢能为核心的新能源业务,打造世界领先洁净能源化工公司,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一基”即打牢能源资源基础,有效提升油气储量和一次能源的能力;“两翼”,即提升洁净油品和现代化工发展质量;“三新”,即探索新能源、新材料、新经济,实现新旧动能转换。

中石化3月披露,公司将确保在国家碳达峰目标(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达峰,力争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比国家目标提前10年。氢能是中石化在新能源业务主要方向。中国石化披露,公司计划未来要转型成中国第一大氢能公司,在全产业链上把氢能作为战略产业往前推进。

“十四五”期间,中石化拟规划布局1000座加氢站或油氢合建站,约为2020年底全国加氢站总数的八倍。同时,中石化计划充分利用低碳能源天然气大发展,及封存利用二氧化碳,引入绿电、无碳能源甚至负碳能源。

7d5e-kkxpcze5553159.jpg

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马永生表示,中国在氢能相关技术上取得了一些重大进展,但氢能产业总体尚处于试点示范、市场推广阶段,长远发展还面临一些问题。他建议加快氢能产业发展,在顶层设计、核心技术攻关、标准体系制定和产业政策扶持上加大力度,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改写编辑:未平)


注:本文转载自https://xw.qq.com,https://www.163.com,https://ecep.ofweek.com,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欧洲 能源转型 趋势 可再生能源 基础 中国 启示 展望 生态文明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