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央视发出警告:别吃太清淡了,好多人崇尚清淡却出了问题! admin 10-13 12:43 9177 原标题:央视发出警告:别吃太清淡了,好多人出了问题! caifuhao.eastmoney.com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三高”是个避不开的话题,因为饮食油腻就是造成脂肪肝和“三高”疾病的主要元凶,于是越来越多的人跟肉类彻底决裂,崇尚清淡即健康,对于这种观点,只能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央视:别再给老人吃的太清淡了! 吃素就不会有三高吗?吃素就能健康长寿吗?吃素就能治便秘吗?想得倒是挺美的,这不,湖北一位老婆婆因为坚持吃素不沾荤腥,骨头变得像泡沫了!据《长江日报》报道,武昌的杨婆婆吃素近30年,洗完澡一不小心滑倒在地,骨折了,最后只能换人工关节,不然随时会危及生命。 杨婆婆做了换关节的手术。图据《长江日报》 首先明确观点,我们建议大家饮食清淡,但是大多数人一不小心就会矫枉过正,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完全不沾荤腥了。就连央视都忍不住呼吁:别再给老人吃清淡的了! 央视《健康之路》微信截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有关专家指出,我国老年人营养状况令人担忧,超过一半的老人存在营养不良风险,我国曾按照国际通用的营养不良筛查标准,针对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成都5个城市65岁以上老人进行营养状况调查后发现,超过50%的人存在营养不良风险,“这5个城市都是发展较好、生活水平较高的城市,农村的情况一定更为严峻。 一、天天吃素,小心没病吃出病 胃口好、嘴壮,基本上是所有长寿老人的共同特点,这也反映出吃饭对于健康的重要性,天天粗茶淡饭,小心没病吃出病。 1. 遇到小病就容易倒下 吃素意味着蛋白质、脂肪摄入不足,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如果食物过于清淡,长期下去体质会不好,遇到点小病很容易就倒下。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营养研究室主任医师常翠青表示,老年人的合成代谢在下降,但分解代谢在增加。所以如果饮食搭配不好,纯粹过素,就会导致营养不良。 蛋白质供应不足时,会导致免疫系统的免疫球蛋白减少,从而使身体抵御外来危害、尤其是病原微生物的能力下降,更容易患感染流行性感冒和各种疾病,甚至会增加肿瘤的发病风险。 2. 快速老化 长期素食的人因为蛋白质摄入的减少,会加速皮肤的老化,导致女性卵巢的功能下降,卵巢提前衰老,可能会出现闭经和月经紊乱以及内分泌失调证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了女性更容易衰老。 3. 同样有脂肪肝风险 吃素就能和脂肪肝绝缘了吗?据《武汉晚报》报道,2014年武汉汉阳区五里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曾对归元寺、铁佛寺的两寺僧人进行体检,结果令人大吃一惊:受检的30名僧人中接近一半患有脂肪肝! 4. 依然可能有三高 鱼肉蛋奶一口都吃不着,只能靠淀粉(糖),油、盐、糖这些东西来“弥补”,再加上精白主食吃得多,久而久之,原本健康的饮食摇身一就成了“三高”的营养。 5. 引起胆结石 研究发现长期吃素的人更容易患上胆结石,尤其是老人家,因为肉食的减少更容易患胆结石。 6. 便秘 只吃水煮食物,或只吃水果,肠子里没一点“油水”,进食量不足的情况下,胃肠运动减慢,粗纤维食物的水分被肠道吸收,肠内容物干结,更容易导致便秘。 当然,吃对方法还是能通便的,可以将蔬菜在沸水中焯几分钟(时间不宜太长),再用少许油,不但有润肠的作用,还能减少水溶性维生素的流失,以及降低蔬菜中的草酸等成分影响蛋白质和钙的吸收。 二、史上最健康食谱 既不要视肉食为猛虎,也不要迷信粗茶淡饭,营养全面、搭配合理、膳食科学,才是最佳的饮食习惯。 这里,为您整理出一份最健康的食谱,简称为“肉类1、谷物2、豆奶2、蔬果5拳大小”,照着吃准没错。 1. 食物以拳计 动物类食物不仅是钙、维生素D和多种微量元素重要来源,更是骨基质中有机物如胶原、蛋白多糖、脂质的重要来源,不要过量就好。具体如下: 肉类不超一拳 每天吃不超过一个拳头大小肉类,包括鱼、禽、蛋、肉;关于吃肉。还有个口诀——吃畜不如吃禽,吃禽不如吃鱼。 如果做不到每天吃鱼肉,可改成每周吃2~3次鱼。应尽量多吃白肉(如禽肉及鱼肉),少吃红肉(如猪、牛、羊肉等)。建议每周吃2~4个鸡蛋。 吃红肉到底多少合适?将一只手的食指中指伸出,其他手指握拳,每天吃肉体积就是两个手指的这么大。不吃肉的人可选择鸡蛋、奶等,替代肉类供应动物蛋白质,以满足身体需要,保持营养平衡。 谷物两拳 每天吃两个拳头大小的谷类,包括粗粮、杂豆和薯类; 豆、奶制品两拳 每天保证两个拳头大小的豆制品和奶制品; 五拳蔬果 每天吃不少于五个拳头大小的蔬菜水果。最好选择是应季水果蔬菜,价钱实惠,营养又丰富。 除了吃够上述4类食物,最好保证食物多样性,做到谷类2到3种、肉类1到2种、蔬菜5到8种,最好再吃一些混合坚果,20克左右为宜。 2. 多炖少炒,食物温软为佳 对中老年人来说,食物弄成暖软润更好。 中老年人不要吃冷的食材,即便是凉菜,也最好用热水焯过。建议用“炖、煮、熬、蒸”方法烹饪,做出软食。一则是营养流失少,二则更贴切中老年人牙齿咀嚼能力及消化吸收。 3. 少吃高脂高盐和腌制的食物 高脂食物不但会引起肥胖,长期食用还会堵塞动脉血管,损害大脑的功能。 饮食过咸容易引发骨质疏松、高血压,长期饮食过咸还可导致中风和心脏病。 腌制食品含盐量高,还含有大量亚硝酸盐,和黄曲霉素、苯丙芘是世界公认三大致癌物质。 参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每人每天食盐不超过6克。高血压患者或有高血压病的人,每天食盐的摄取量在4克以内。食油不超过20克(两瓷汤勺),烹调应以植物油为主,尽量少吃不吃动物油。 2个减盐技巧: 炒菜时不放盐,起锅再加盐。这样吃起来咸味依然不减,但可减少1/2~2/3用盐量。 利用醋、芝麻酱、香料来调味,可加蒜、葱、胡椒等变换口味,或适当将菜肴烹调成以甜、酸、辣为主口味。 4. 少吃多餐 有些中老年人长期食物摄入不足,机体不耐受食物数量变化,增加食物品种数量时最好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要给消化系统适应的过程。 一次进食较多不易消化,一天可吃4~5餐,每次只吃8成饱,这样更有利于吸收。 链接:一日三餐如何做到平衡营养,合理膳食? 一天要吃三餐饭人吃饭,不只是为了填饱肚子或是解馋,主要是为了保证身体正常发育和健康。实验证明:每日三餐,食物中的蛋白质消化吸收率为85%;如改为每日两餐,每餐各吃全天食物量一半,蛋白质消化吸收率仅为75%。按照我国人民生活习惯,每日三餐是比较合理的。还要注意两餐间隔时间适宜,间隔太长会引起高度饥饿,影响人的工作效率;间隔时间太短,上顿食物胃里还没有排空,接着吃下顿食物,消化器官得不到休息,消化功能会逐步降低,影响食欲和消化。 一般混合食物在胃里停留的时间是4~5小时,两餐间隔4~5 小时较合适,如果5~6 小时基本也合乎要求。 生物钟与一日三餐:现代研究证明,在早、中、晚这三段时间里,人体内的消化酶特别活跃,这说明人在什么时候吃饭是由生物钟控制的。 大脑与一日三餐:人脑每天占人体耗能的比重很大,而且脑的能源供应只能是葡萄糖,每天大约需要110~145克。而肝脏从每顿饭中最多只能提供50克左右的葡萄糖。一日三餐,肝脏即能为人脑提供足够的葡萄糖。 消化器官与一日三餐:固体食物从食道到胃约30~60 秒,在胃中停留4 小时才到达小肠。一日三餐间隔4~5 小时,从消化上看也是合理的。 三餐中食物的选择:一日三餐究竟选择什么食物,怎么进行调配,采用什么方法来烹调?都是有讲究的,且因人而异。一般一日三餐的主食副食应粗细搭配,动、植物食品要有一定的比例,最好每天吃些豆类、薯类和新鲜蔬菜。一日三餐的科学分配根据每个人的生理状况和工作需要决定。按食量分配,早、中、晚三餐比例为3∶4∶3。如果每天吃500 克主食,早晚各吃150 克、中午吃200 克较合适。 三餐的品质各有侧重,早餐注重营养、午餐强调全面、晚餐要求清淡。 营养早餐:早餐可选择食品有:谷物面包、牛奶、酸奶、豆浆、煮鸡蛋、瘦火腿肉、牛肉、鸡肉、鲜榨蔬菜或水果汁,保证蛋白质及维生素摄入。 丰盛午餐:午餐要求食物品种齐全,能够提供各种营养素,缓解工作压力,调整精神状态。可多用一点时间搭配一份合理饮食:中式快餐、什锦炒饭、鸡丝炒面、牛排、猪排、汉堡包、绿色蔬菜沙拉或水果沙拉,外加一份高汤。 清淡晚餐:晚餐宜清淡,注意选择脂肪少、易消化的食物,注意不应吃得过饱。晚餐营养过剩,消耗不掉的脂肪就会在体内堆积,造成肥胖,影响健康。晚餐最好选择面条、米粥、鲜玉米、豆类、素馅包子、小菜、水果拼盘。偶尔在进餐的时,饮用一小杯加饭酒或红酒。 注意食物搭配,包括粗与细、干与稀、荤与素、冷与热等均衡。食物搭配与营养均衡关系密切,对于每一餐来讲,一碗方便面只能提供油脂、少许蛋白质及碳水化合物。最好配上一份水果、一份肉类或豆制品,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和纤维素。对于一天饮食的选择,如午餐吃了汉堡、炸鸡,晚餐就该吃些清淡的食物,尤其是吃些蔬菜。 禽肉,指鸡、鸭、鹅、鸽、鹌鹑等肉类。禽肉蛋白质营养与畜肉大致相同,不同的是饱和脂肪酸含量较低。专家认为吃禽肉比吃畜肉更有利于健康。 鱼类肉中含蛋白质15%-20%,且因肌肉纤维短、细滑,故比禽肉、畜肉更易消化。重要的是,鱼类脂肪含量只有1%一3%,主要成分是不饱和脂肪酸,如20碳5烯酸EPA和“脑黄金”DHA,海鱼体内占总脂肪酸80%。值得注意的是,EPA具有降低血脂、防治冠心病的作用;DHA是胎儿、婴儿大脑及视网膜必需,在选择肉类食物时,鱼类应为首选。 蔬菜,含有多种矿物质、维生素和食物纤维,在人体的生理活动中起重要作用。 蔬菜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叶菜(如白菜、苋菜、菜心),瓜茄(如青椒、黄瓜、西红柿),根茎类(如土豆、胡萝卜)。 蔬菜可提供维生素如叶酸、胡萝卜素及B族维生素。其中维生素C、胡萝卜素、叶酸在黄、红、绿等深色叶菜中含量较高。绿叶蔬菜矿物质含量丰富;但某些蔬菜(苋菜、菠菜、通心菜等)草酸会影响人体吸收,烹调这些蔬菜时,应先用开水漂烫,去除草酸。专家建议,成人每日宜摄入500克蔬菜,其中2/3为叶菜,1/3为瓜茄和根茎类。 水果,是指多汁且味觉为甜味、酸味、可食用的植物果实。水果含有丰富营养,能促进消化。分为浆果类: 草莓、蓝莓、黑莓、桑葚、覆盆子、葡萄、黑加仑。柑橘类: 蜜橘、砂糖橘、金橘、蜜柑、甜橙、脐橙、西柚、柚子、葡萄柚、柠檬、文旦、莱姆。核果类: 桃(油桃、蟠桃、水蜜桃、黄桃)、李子、樱桃、杏、杨梅、西梅、乌梅、大枣、沙枣、海枣、蜜枣、橄榄、荔枝、龙眼(桂圆)。 食用水果的好处: 1. 保养皮肤:水果中含丰富的抗氧化物质维生素E和微量元素,可滋养皮肤,美容效果是一般的化妆品不可比拟的。如苹果中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铁等营养元素,还含有较多的微量元素镁。这些物质有利于皮肤红润、光泽、有弹性。维生素C能抑制黑色素的形成,防止黑色素在人体皮肤内沉着。爱美的美眉一定要常用、常吃、多吃苹果。 2.减缓衰老:水果除了含有已知营养素外,还富含大量天然植物化合物。可调节解毒酶活性,改善激素代谢,具有抗菌抗病毒能力,发挥着延缓衰老作用。如:猕猴桃富含维生素A、C、E及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等。所含的氨基酸,能帮助人体制造激素,减缓衰老。猕猴桃性寒,怀孕的妈妈最好少吃。 3.预防疾病:水果中含有很多维生素、微量元素,还可用来预防疾病。如橘子味甘酸、性凉,具有开胃理气、止渴润肺功效,对于口渴咽干、消化不良、干咳无痰等有一定疗效,还能预防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橘子皮泡水还可治疗感冒咳嗽等症。 4.降低血压:水果防治心血管病,并可阻遏强致癌物质亚硝胺的生长和癌细胞增生,产生某种酶的活性。有资料分析,水果能增进消化,改善心肌功能,对维持人体内酸碱平衡起着调节作用。 如山楂能防治心血管疾病,具有扩张血管、强心、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脏活力、兴奋中枢神经、降低血压和胆固醇、软化血管及利尿和镇静作用。可防治动脉硬化,防衰老、抗癌症。冰糖葫芦是由山楂做的,还有山楂片,山楂糕等。 5.减肥瘦身:有些水果中含有丰富的食物纤维,纤维不能为小肠所消化。在结肠内,纤维可提供给肠腔营养物质,有助于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及帮助抑制食欲。 如柚子属于柑橘类,维生素c的含量丰富,且纤维含量也很多,易产生饱腹感。然而它的热量却很低,可和西瓜媲美。柚子皮也有妙用,柚子皮煮水可治小儿肺炎 ,还可治疗冻疮 。 干果,即果实果皮成熟后为干燥状态的果子。干果又分为裂果和闭果,它们大多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脂质等。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干果有很多,例如板栗、锥栗、霹雳果、榛子、腰果、核桃、瓜子、松仁、杏仁、白果、开心果、碧根果、沙漠果、榧子、白瓜子、南瓜子、花生、巴旦木 、夏威夷果等。 干果,含有包括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在内的17种氨 基酸,富含高锰、钙、磷、钾等矿物质,维生素,胡萝卜素蛋白质等多种成分。霹雳果主要功效为改善记忆力、调节血脂、延缓肌体衰老。 (改写并编辑:未平) 注:本文转载自http://www.cctv.com/https://jingyan.baidu.com/https://baike.so.com/,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中国 央视 警告 太清淡 出问题 上一篇:药食同源:医院忽悠中国人的18种病,其实根本不用专门去治! 下一篇:英媒:中国出口升级,中端高科技产品占主导/美国波士顿公司的SpotMini机器人要上市/中国制造业的差距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相关文章 中国桥梁建设领跑/文化+旅游假日经济勃勃生机 中国的万里长城有多长?你不知道的和新发现的长城禁区震撼了国人! 从经济全球化角度,思考中国酒的传承与创新6,(续五) 《笠翁对韵》1(全文版)/清代李渔/作诗的韵书/相应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