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要闻  时政  文化  信息  经贸  美食  国际

今日寒露:寒露来了,您应该怎么养生?

    t010e7adc41736036bd.png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七个节气,今年是10月8日。它是第一个提到“寒”的节气,天气开始转凉,民间有“白露白花花,寒露添衣裳”之说,中医养生方法却强调“秋冻”。

       所谓寒露,其实就是比白露更寒了,也是风霜即将到来的前奏。所以,民间素有“寒露不摘棉,霜打莫怨天”的说法。对于寒露这个节气,早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这样的记载:“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意思是说,到了寒露之后,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

t01d950c7d32a45fbd6.jpg

      寒露时节,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东北和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所以,到了寒露节气,其实就是要为过冬做好打算了,因为接下来就是霜降节气,再之后就正式进入冬天了。而寒露、霜降节气,就是秋季最后的象征了。这两个节气过完之后,也就真正意义上进入了冬天。

      寒露时节,气温就明显开始下降了,昼夜温差也开始增大,但这个时节,却又是一个天干物燥的时节,所以,对于很多人来说,还是有些不太习惯的。说冷吧,又还没有寒风袭来,而且空气又还挺干燥的;说不冷吧,一下雨就会气温骤降,感觉就像是冬天来了一样。

t01d6c35993291b1800.jpg

       所以,寒露时节也是需要注重养生的。那么,这个时节养生方面应该注意一些什么呢?

      先来说说衣食住行方面的吧。到了寒露,那就真的是“一场秋雨一场凉”,我们要随着天气转凉逐渐增添衣服,但添衣不要太多、太快。古人曾有“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的说法,意思是寒露时节要注意别把脚冻着了,也就是凉鞋就不要穿了。

       古人曾有“春捂秋冻”的说法,意思是秋季适当的冻一下,不仅是为了给过冬一个缓冲,而且也是在这个时节让身子提前适应寒冷气息。要知道,秋季凉热交替,气温逐渐下降,如果还是保持夏季那种赤膊露身的话,肯定会导致凉气侵入体内。秋天适度经受些寒冷,有利于提高皮肤和鼻粘膜耐寒力,对安度冬季是有一定益处的。寒露时节,早晚凉意甚浓,要多穿些衣服,此时腹泻多发,尤其需要注意腹部保暖。

t018047cce1b71821a0.png

       在吃的方面,也有一些注意事项,秋季神经兴奋,食欲骤增,要防止过量饮食。要少吃辣味和生冷食物,多吃酸性和热饮和热软食物。秋季腹泻高发,尤其不要吃霉变和不洁食物,避免感染肠道传染病。中寒露时节,天气干燥易出现口渴、咽干、唇燥、皮肤干涩等“秋燥病”,应多吃萄、香蕉、寒露蜜桃、梨等水果,常喝开水绿豆汤、豆浆、牛奶等满足肌体的需要提高抗燥病力。

      寒露时节,应早睡早起,保证睡眠充足。在工作上注意劳逸结合,在性生活上要防止房劳伤肾。寒露时节,寒气袭人,既要防止受寒感冒,又要经常打开门窗,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也可以在居室及其周围可种植一些绿叶花卉,让环境充满生机又可净化空气促进身体健康。

t01fb82d7832ab73960.jpg

       虽然说,古诗词中对秋天都是悲凉的意境,没有春天那样春光明媚、生机勃勃,但秋高气爽、遍地金黄是不是有一番动人景象呢?

      所以,秋游也不是不好啦!不妨趁着大把时光,到公园、湖滨、郊野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和玩耍,既可以调节精神,又可以强身健体。

       到了寒露,在饮食上,还是可以多注意一些。比如多食用一些诸如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制品等柔润食物,也可以适量吃一些鸡、鸭、牛肉、猪肝、鱼、虾、大枣等滋补类食物以增加体质;还可以煮一点红枣莲子银杏粥以及多食用山药、马蹄等食物。

      由于秋季干燥,适量少吃辛辣之品,如辣椒、生姜、葱、蒜类,因过食辛辣,宜伤人体阴精。

t011454611221d7bd55.jpg

       寒露时节,饮食上可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适当多增加一些甘淡滋润的食品,既可以滋补脾胃,又可以养肺润肠。在蔬菜方面,可以选择胡萝卜、冬瓜、藕、银耳及豆类、菌类、海带、紫菜等。早餐可以多喝点粥,比如甘蔗粥、玉竹粥、沙参粥、生地粥、黄精粥等。

       中老年人和慢性患者,可适当吃些红枣、莲子、山药、鸭、鱼、肉等食品。

t01595073a98ec66eee.jpg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流传已久的养生保健谚语。“秋冻”是说秋季到来之后,不要气温稍有下降就立即增衣,应有意识地让身体适当“冻一冻”,以增强身体的御寒能力,为适应寒冷的冬季做好准备。

       但有些人即使是在早晚气温较低时,也穿得非常单薄,甚至在冷空气来临时,也仍然恪守着秋冻的信念,结果染上感冒等呼吸道疾病。所以,秋冻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遇冷不穿衣”,应根据以下三个原则科学地进行。

       秋冻应因人而异,量力而行

       患有下列疾病的人切勿盲目秋冻:

       1. 心脑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注意保暖,根据气温变化随时增减衣服。这是因为,当身体受到寒冷刺激后,交感神经会比较兴奋,全身毛细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外周阻力加大,引起血压上升,心、脑负荷加重,加上“秋燥”常引起体内缺水,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极易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中风等疾病。

t01f82ca05086b51e54.png

       2. 慢性胃病

      秋天是胃病的多发季节,且深秋时节气温变化无常,胃肠道对寒冷刺激非常敏感,若不慎着凉,容易引起胃炎、胃溃疡等疾病复发,严重者可引起胃出血、胃穿孔等并发症。因此,有慢性胃病的人一定要注意保暖。

      3. 呼吸道疾病

t01b3f4451d4273c97e.jpg

       有支气管炎、哮喘、肺心病等病史的人也不宜“秋冻”。寒冷会对人的气道产生不良刺激,从而诱发气管、支气管或小气道的痉挛,使得上述疾病复发或加重。

       4. 关节炎

患有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常反复出现腿部胀痛、沉重感,受寒后可使上述症状加重,出现关节疼痛,或伴有肿胀,行走不便等。因此,关节炎患者从秋季开始就应注意腿部保暖,避免受寒后引起关节疼痛加重。

t01bd65ece5bb0c022a.png

        5. 糖尿病

       糖尿病常并发血管神经病变,表现为微循环障碍、手足麻木、疼痛,严重者可表现为坏疽。寒冷刺激不但会加重糖尿病,还可能加重微循环障碍,导致血管神经病变进一步加重。

       此外,身体调节功能较差的老年人以及正在生长发育的婴幼儿也不宜进行“秋冻”。

      应因时而异,看“天”行事

      初秋时节,暑热未消,气温偏高,气候变化比较平缓,此时,少穿点衣服,使身体略感凉意,适当“冻一冻”是有益健康的;

      晚秋时节,气候变化较大,早晚温差增加,一旦有强冷空气活动,气温急剧下降时,就应及时、适当地增衣保暖,此时若再一味强求“秋冻”,就会适得其反。

       南北气候有别,秋冻应因地而异

      中国南北方气候差异较大。南方秋凉来得较晚,昼夜温差变化不大,甚至入冬后也不太冷,因此不必过早、过快地添衣,应适当延长“秋冻”的时间;

       北方秋凉来得较早,昼夜温差变化大,早晚气温较低时应及时增添衣物,以防着凉。

       对秋冻的理解不应局限于天气寒冷而不急于增衣保暖,还应加强体育锻炼。要想增强机体的耐受能力,最根本的就是加强锻炼。

t014bd2022eabfe0d4a.jpg

       就耐寒锻炼而言,在身体状况和生活环境允许的情况下,常年坚持洗冷水浴或游泳,是增强身体御寒能力行之有效的健身方式。

      此外,还可经常散步、跑步、打太极拳等,这些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新陈代谢能力,人体新陈代谢越旺盛,耐寒能力就越强。

       寒露养生三字经:

       1.  颈腰脚,三保暖

       寒露之后尤其要注意肩颈、腰背、脚部保暖。

       暖颈:脖子是寒气入侵的主要部位,会导致咳嗽、感冒、嗓子发炎。戴条围巾可以有效保暖颈部。宜经常模仿“乌龟伸脖”的动作,前后伸缩脖子,再左右转动。

      暖腰:老年人阳气渐衰,腰肌劳损等症状受冷的刺激容易加重。老年人早晚出门时不妨穿个马甲。另外,广播体操里的腹背运动和蹲起运动都能很好地温暖腰背,时常用搓热的双手捂在腰眼上也有很好的温热作用。

t0111dfc12946ddb013.jpg

      暖脚:足部保暖除了穿厚袜子、棉拖鞋以外,还可以利用晚上看电视的时间,站立踮起脚尖再放下,重复做至额头微微冒汗。做完运动,再用热水泡脚,可舒筋活血,温暖全身。

       2. 酸甘润,解干燥

       随着人体阳气收敛,养生需遵循“收”的原则,保养阴精,以顺应秋冬养阴的原则。仲秋至深秋,燥邪当令,气候干燥,人体容易缺失水分。因此,秋季饮食应以“酸、甘、润”为主,少食辛温发散之品。

t010179030a529a24af.jpg

       中医学认为,五味中的酸、甘可化阴生津。因此,秋季适宜多吃雪梨、蜂蜜、银耳、百合、莲子、花生、黑芝麻等食品,以养阴、生津、润燥,缓解人体干燥症状。

       3. 喝足水,防脑梗

       每到气候变冷,患脑血栓的病人就会增加,有脑血栓病史的人尤其要注意清晨和晚间适量饮水,可以稀释血液,防止栓塞。

t016ec2a47e92621f1d.png

       要提醒的是,高血压患者夜间不要因为起夜怕凉而憋尿,否则会使血压升高,引起脑出血或心肌梗死,严重的还会导致猝死。

      请你相信原创的力量健康路上,我们愿意陪你一起认真走下去!

t01863b4ae3f85070c2.jpg

   链接:今日寒露        

 新华视点     

今天,迎来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寒露”。如果说白露是炎热向凉爽的过渡,寒露则是凉爽向寒冷的转折。寒露后,大家一定要注意保暖,别再“秋冻”了。

                 

(编辑:未平) 


注:本文转载自http://www.sohu.com/http://news.sina.com.cn/,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中国 农历 24节气 寒露 低温 养生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