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要闻  时政  文化  信息  经贸  美食  国际

美国为何对中国挑起贸易战?六大真相震撼国人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周一表示,将就价值16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的问题在7月24日与25日召开听证会。

美联社报道,贸易代表办公室表示,这次征税的原因是中国在科技转让、知识产权和创新上的不公平行为。

美国已经对价值34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了关税,新的征税提案如果通过,加征关税的中国产品将达到500亿美元。

此前美国总统特朗普最近表示,如果这个对美国的关税行动采取报复措施,美国将对另外2000亿美元的中国产品加征关税。近几日甚至放出口风说,在考虑对5000美元的中国产品加征关税。

美国为什么冒天下之大不韪,对中国挑起贸易战?

世界对此就像猜谜一样,没几个人看懂。但结合华盛顿此前公布的两份安全领域的战略文件,我们会看得更清楚一些。

2017年12月18日,特朗普政府公布其首份《美国国家安全战略》;2018年1月19日,美国国防部长詹姆斯•马蒂斯公布了非保密版《2018年美国国防战略摘要》,这两份战略报告是特朗普执政4年的纲领性文件,在威胁判断、战略思想、战略重点等方面表现出许多新思想,打上了清晰的特朗普烙印,其要点如下:

(一)“美国优先”成为国家安全战略,标志着多边主义的终结和单边主义的兴起。

《国家安全战略》文件的前言和引言明确无误地写道:“这一国家安全战略把美国放在第一位”, 首次把“美国优先”思想从竞选口号提升为国家安全战略,成为特朗普政府国家安全和国防战略的指导思想。

(二)把中国作为首要安全威胁,标志着美国的威胁判断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特朗普《国家安全战略》把中国和俄罗斯挑战排在第一位,朝鲜和伊朗挑战排在第二位,跨国威胁集团排在第三位;把中国作为首要挑战(33次提到中国),把俄罗斯作为次要挑战(20次提到俄罗斯),明确指出中国和俄罗斯是修正主义国家,“中国和俄罗斯挑战美国权力、影响力和利益,企图侵蚀美国的安全和繁荣”。 “中国正在通过军事现代化和掠夺性经济寻求印太地区霸权,企图取代美国独霸全球”。这表明特朗普已经否定奥巴马政府的威胁判断,把中国、俄罗斯等传统安全挑战作为主要威胁,并把中国排在俄罗斯之前作为首要威胁,标志着美国的威胁判断已经发生根本性转变,增加了中美走向对抗和冲突的可能性。

(三)用“竞争战略”取代“接触战略”,预示着美国对外政策将更具对抗性。特朗普《国家安全战略》认为,美国奉行20年的接触政策已经失败,不仅没能把对手融入西方体系,反而使其快速发展,成为削弱西方体系的主要力量;美国必须抛弃“接触战略”,转而采取“竞争战略”。

(四)用“印太战略”和“南亚中亚战略”取代“亚太再平衡战略”,预示着中美博弈范围将更加广阔。

特朗普期待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盟国和印度、新加坡、越南等伙伴国在其“印太战略”和“南亚中亚战略”中发挥更多更大的作用。这意味着中美博弈的棋局将从西太平洋地区扩展到整个太平洋、印度洋、南亚和中亚地区,中美、中日、中印、中澳之间的摩擦和对抗可能增多,中国的国际安全环境将更具挑战性。

(五)用“重建军事能力”取代“自动减支计划”,旨在增加国防预算和扩大军队规模。

特朗普政府认为,美国的军事优势正在遭受挑战。美军在陆海空天和网络空间遭遇强有力的竞争,当今战场更具破坏性和致命性。特朗普要求国会废除“自动减支计划”,重建美国竞争优势和军事能力,使国防预算从2017财年的5827亿美元暴涨至2018财年的7000亿美元,并且还将增至2019财年的7160亿美元;美军规模也将在2018财年的基础上再扩大2万多人。

(六)用“美国核力量和核基础设施现代化”取代 “无核武器世界”,表明核武器在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中的重要性正在增加。

特朗普政府认为,美国正面临严重的核威胁, 俄罗斯保留了大量非战略核武器,并且严重依赖升级核力量维持其军事战略和军事能力。中国的核部队已经相当可观,还在进行现代化建设和扩编,意在挑战美国传统军事优势。朝鲜核挑衅威胁着地区和世界和平。伊朗仍然存在核野心。核恐怖主义仍然是现实威胁。特朗普主张加大对核力量和核基础设施的投入(约占国防预算的6.4%),支持美国陆海空“三位一体”核力量和核基础设施的现代化,确保美国核部队训练有素、战备程度高、生存力强,能够有效应对俄罗斯核挑衅,强调核武器在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中至关重要的作用。

特朗普《国家安全战略》的这些新思想,充满冷战与零和竞争思维,如果完全得到贯彻执行,不仅将深刻影响美国对内对外政策,而且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世界战略格局,值得高度关注。特别是美国新的国家安全和国防战略将中国和俄罗斯称为“修正主义国家”和长期战略竞争对手,把中国、俄罗斯、朝鲜、伊朗和跨国犯罪集团并列为美国安全利益的威胁和挑战,很可能引发新型冷战,值得高度警惕。由此,也可以窥见美国发动美中贸易战初衷之一斑,这只是美国整体对华战略的一部分。XLW

随着中国的快速崛起,美国为了维护自己的全球霸权地位,必将越来越疯狂地对中国进行围堵和遏制,对中国施行综合打压遏制战略,具体表现就是在经济上打压中国

高科技产品对华出口限制越来越严格,增加关税,阻碍中国2025产业升级计划,在军事上挑衅围堵中国,派军舰到南沙,西沙中国岛礁或领海内肆意军事挑衅,拉上日本,印度,澳大利亚推行印太战略,军事围堵中国的意图非常明显。

政治上也在拿台湾问题玩火,不断挑衅中国,通过台湾旅行法,放开台美官方交流,公然派军舰横穿台湾海峡为台独分子打气撑腰。

美国的种种反应反映出内心的战略焦虑,对自己世界霸权,世界唯一超级大国地位渐渐失去的焦虑,可以想见,随着中国进一步崛起,美国的打压和行动必然越来越激烈,中国还是要做好心理和行动准备。

众所周知,科技霸权,军力霸权,经济霸权是构成一个超级大国的三驾马车,科技霸权是核心,经济霸权是基础,军力霸权是保证,三者缺一不可,中国最需要做的:

1.努力突破掌握各种重大核心科技,逐步摆脱对美国的科技依赖,逐步引领世界的科技发展,科技革命。

2.努力提高军力,争取与美军看齐甚至超出,军力是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的有力保证,没有国家安全,国家发展无从谈起,军力尽快强大,能遏制一切敌人对中国的军事冒险冲动,保障中国顺利崛起。

3.经济上继续努力发展,产业升级,向中高端转型,人民币国际化,最终成为世界货币。稳扎稳打,努力进取,中国不远的将来一定会成为世界超级大国!

在7月23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外交部发言人耿爽对“美国威胁将对5000多亿美元的中国进口商品征收关税”做出如下回应:

对于美方执意挑起贸易战,中方“不愿打、不怕打、必要时不得不打”的立场非常坚定、明确。此前中方已经多次阐释,在此我不再展开。

我只讲两句话:

第一,中国不是吓大的,中方有能力、有信心维护中国人民的利益。

第二,我们奉劝美方保持冷静,通过理性的态度来处理和解决有关问题。

中美贸易战从本月六号开打到现在,已经过去半个月了。

这半个月中,美国在不断的放话,不断地威胁,但中国没有退让。

这中间,美国人也说中美还是可以通过谈判来解决问题,中国给出的答复很干脆,很利落,商务部发言人的说话则极度直接:美国,请拿出你们的诚信来。

言外之意则是:美国,你已经没有什么诚信了。

这是一种中国式的幽默,不知特朗普懂否?

如果他听懂了,恐怕又要威胁对中国1000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关税了!戳这里看火爆台湾新闻!

而更深层次的意思,其实就是,中国有着高度的自信能够打赢这场美国所挑起的这场“不公不义”的贸易战争。

其实,商务部发言人还有一句话没有说出口,那就是:是你美国言而无信、反复无常,是美国关闭了双方谈判的大门,接下来该怎么打,美国你出招吧!

不但中国人有这份能够打赢这场“贸易大战”的自信和决心,其实,很多专家也认为中国其实在这场中美贸易战中还是有很多杀招的。

全球最知名的独立投资管理机构景顺资产管理公司首席全球市场策略师克利斯汀娜‧胡珀在一次研讨会上就指出,为了强力应对美国发动的这场贸易战,中国其实还有四大杀招:

中国的第一大杀招就是停止购买美国国债。

克利斯汀娜‧胡珀说,中国是美国国债目前最大的持有国之一,2017年中国拥有超过1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家债券。如果中国到时候抛售目前所持有的国债债券或着停止购买新的美国债券,到时候,美国的国家债券价格有可能会疯狂下跌。戳这里看火爆台湾新闻!

中国的第二大杀招就是允许人民币贬值。

克利斯汀娜‧胡珀认为,这恐怕是中国还击美国的最佳工具,因为货币价格历来都是抵消关税影响的最有效杠杆。如果人民币贬值,那么将极大地刺激中国产品的对美出口,但却减少了美国对华的出口。

中国的第三大杀招则是限制美国企业和商品进入中国市场。

限制美国企业和商品进入中国市场的办法无外乎让中国人民停止前往美国或停止购买美国商品或是限制美国企业的现金转移,限制美国人的签证,增加对美国公司的监管,对更多的美国企业征税,或者实施反垄断调查或制定环境法规等等等等。

中国的第四大杀招则是孤立美国。

美国目前不但在和中国打贸易战,中国同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欧盟、加拿大、墨西哥,还有韩国和日本都在进行贸易纠纷,因此,中国完全可以慢慢等待,然后用充分时间与其他国家打造更加密切的贸易合作关系,甚至最后可以加入特朗普所放弃的跨太平洋贸易伙伴协定,然后与这其中的11个国家开展更多的开放贸易。

小编想说的是,上面这位景顺资产管理公司首席全球市场策略师克利斯汀娜‧胡珀所说的话虽说有一定的道理,但这仍然是一位西方学者带着有色眼镜在看待中国。

比如说人民币贬值、比如说限制美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这些其实都是中国不太可能实施的,因为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绝不会也像美国那样为了美国利益就毫无诚信,而且无所不用其极。

不过第一和第四条,小编认为,中国倒是非常有可能在贸易战中加以运用和实施的。

美国目前在全世界能够横行霸道的根本原因除了他的军事实力,就是美国的美元霸权了,而金融安全恰恰是美元霸权最关键的软肋和”七寸“。其他的,就不用小编多说了吧!

而对于建立”反美联合战线“,这绝对是一个”上上之选的对策,伟人曾经说过,“团结就是力量!”,“一切帝国主义都是纸老虎!”

但最最重要的还是中国人应该齐心协力,共同作战。

“国人齐心,其利断金”!

我们必须相信,而且完全有理由相信,中国一定能打赢这场美国所挑起的这场“不公不义”的贸易战争!

中国必胜!

中国人民必胜!

自2013年开始,当中国一带一路战略被正式提出的时候,美国主导的全球化体系实质上已经发生分裂,这意味着,一座未来必将独立于美元剥削体制,且以中国为发展核心的新兴全球化体系,已经诞生。

美国赖以剥削世界的“全球化体系”摇摇欲坠,在新的人类历史进程中,当今世界格局,正在发生“质”的变化...

全球化是维持国际霸权的秩序工具

首先需要明确的一点,“全球化”与其说是人类文明进程的某个阶段,更不如说是一种为了巩固国家霸权的“强制秩序”。

事实上,“全球化”不是一个新词,至少在笔者看来,自人类的国家文明诞生以来,“全球化”的进程就从未终止!

周穆王西巡,凭借更为强大的甲兵乃至礼仪,将“周”的德行播于四方,这可以被看作是周的“全球化”。

晋文公伐楚伐郑,践土会盟诸侯,要求各国尊王攘夷,这可以被看作是晋的“全球化”。

当然,后来的大汉南征闽越,北伐匈奴,再后来的大唐恩威布于四方,从本质上讲,都可以被视为“全球化”的范畴。

无论中外,无论古今未来,一个王朝抑或是国家在及其强盛的时候,或多或少都会在自己视野认知的“天下”中推行服务于本国的秩序,并且有意识的通过政治、经济、军事等多种手段,对这种秩序进行捍卫和巩固,因此从本质上讲,今天美国推行的全球化,撇开时代认知和科技发展的话,其实与之并没有任何区别。

全球化是国家推动的,而驱使这些国家去推动这种秩序的动力又是什么?·统治利益。

周的统治诉求是“周礼”下的等级制度、晋国的统治诉求是周室承认下的封建领主霸权、汉唐等中央集权的封建官僚王朝,统治诉求就是地主阶级所需要的王朝安靖....

当然,以上的这些举例,按照现在的眼光看,确实算不上真正的“全球化”(毕竟都缺了一个“球”),笔者之所以用这些举例,只是为了让大家更清楚的理解全球化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那么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真正实现全球化的国家是哪一个?大英帝国。

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随着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率先完成,在强大的生产力下,日不落帝国的霸权在全球化的贸易下得到了确立!

高达400余艘的战舰保证了英国的商路安全。

世界主要的海上贸易枢纽几乎都设有英军的驻军和炮台。

龙虾兵在整齐的战列线中,一次次捍卫了日不落的尊严...

庞大的帝国舰队依靠海量的金钱维持、海量的金钱通过多达11000艘的商船在全世界贸易获取、立足于世界的贸易竞争,又得益于世界最强军力的保护以及工业效率对手工场劳动效率的碾压!

在优势的“生产力”上,英国建筑了自己的霸权,而维持一切霸权的秩序,被英国人称为“全球化贸易”。

这一点,从同时期的英国经济学家史丹莱·杰温斯关于英国"世界工厂“的描述,便可见一般:

北美和俄罗斯的平原是我们的粮田;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沿岸是我们的林木生产者;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放牧着我们的羊群;在阿根廷和北美的西部大草原放牧着我们的牛群;秘鲁运给我们白银,黄金则从南美和澳大利亚流到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替我们种植茶叶……

不过正所谓”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人前风光的霸主,人后所面临的挑战是难以想象的。

这些挑战中,有诸如1840年鸦片战争时来自满清的被动(鸦片战争的发起原因,通常被认为是英国为平抑中英巨大的贸易逆差);

同样也有诸如1914年德意志帝国发起挑战的主动(第一次世界发展的本质是后进帝国主义国家对殖民地的诉求未能得到满足而爆发的战争);

甚至在殖民帝国的格局得到最终的确立后,来自本国资产阶级的”科技迟惰“,也成为了破坏大英帝国统治秩序的罪魁祸首!(英国之所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落后,其根源在于庞大的殖民地的原料、劳动力及市场优势,抵消了国内资产阶级对更高生产力的追求)

美国面临的三次挑战,是我们的宝贵经验

英国的全球化经验连同人类社会的历史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

一国主导的“全球化”,无论是建立还是坚守,都注定了是血腥残酷的,"修昔底德陷阱”注定了是更迭的常态,和平的过度几乎只存在于梦想。

不过,美国却实现了这个“梦想”。

他成功的避开了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的"修昔底德陷阱”,在和平的过度中,前任霸主交出了一切的权柄,在波澜不惊下,他实现了呼唤良久的”美国梦”。

但是为了这一切,他付出了多少代价?

1、时间代价

1894年,美国GDP第一次超越英国位列世界第一,1905年,美国人均GDP第一次超越英国位列世界第一,但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一直到1944年,以美国为中心的“全球化体系”,才正式取代以英国为中心的“全球化体系"!(美国全球化分两个阶段:1944年—1971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1972年—?的牙买加体系)

美国隐忍了多少年?整整50年!

2、战争代价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1917年4月,美国站队英国,对德奥土宣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1941年12月,美国仍旧战队英国,对德日意宣战;

虽然,两次世界大战美国均站队英国的原因是及其复杂的,但是在撇开文化、经济等诸多因素后,其未尝没有企图和平承接英国霸权的考量。

事实证明美国押对了,两次世界大战耗尽了英国的元气,战后在来自苏联的重压下,英国再也难以承担起维系旧有全球化体系的重任,在美国的承接下,世界霸权完成了和平交接!

所以,美国曾经对霸权的和平过渡经验,值得今天的我们学习吗?在笔者看来,可以借鉴,但不可盲目模仿甚至对和平过渡抱有幻想!

原因很简单,从历史角度看,“同源同种"的英美,在互相追逐的100年间尚且少不了互相的下套使绊,如今与西方从文化渊源、经济制度、政治体系等各方面都完全迥异的中国,完全就是不亚于”外星人“的存在。

当然,更重要的还是我们没有五十年,没有二次世界大战、更没有一个共同阵营外的红色苏联!

因此对于中国而言,"修昔底德陷阱”能够避免吗?至少在笔者看来,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是没有多少希望的。

不过,对于无法避免的未来,我们并不应该就此慌张,以美国为中心的全球化体系自建立以来所遭遇的三次挑战,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1、东西方的44年对峙

从1947年—1991年间的44年里,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与以苏联为首的华约组织,进行了一场从经济、政治到军事的全面对峙。

如今,对于苏联当年的失败,西方普遍将其归结为“社会主义制度”相对于资本主义的落后,甚至在无耻的谎言中,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解体,被宣传为“人民的选择”。

所以真的是这样吗?

事实上,从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以后,苏共的改革派就曾做过多次民意测试,但是最终结果表明,苏联国内赞成搞纯粹资本主义的人不过5%,甚至在1991年被美国操纵的民意测试中,赞成完全自由市场资本主义的民意比例,也不过17%!

所以对于苏联的失败,笔者反倒认为“经济发展模式”大于“政治因素”,而苏联最终之所以走向失败,未尝没有在斯大林模式完成国家工业化的历史使命终结后,苏联仍固执的撇开列宁曾提出的“新经济政策”,选择吃大锅饭的落后发展模式因素在里面!

当然,苏联并非没有半点成功,作为44年全面对峙的一方,虽然被西方批为“穷兵黩武”,但是在综合实力相对弱小下,还能够与美国展开竞争,甚至在一段时间内优于美国却是不争的事实。

成功秘诀是什么?就7个字,“集中力量办大事"

2、日本的制造业反击

1985年9月22日,在纽元广场饭店举行的会议中,日本在政治压力下,被迫在有关配合美元有序贬值的《广场协议》上签字。

美元对日元的贬值意味着什么?

自1950年朝鲜战争以来,日本的经济便在蓬勃的国内制造业助推下跑步前进,到70年代美国确立了美元金融剥削体制后,作为顺利承接了美国制造业转移的日本,经济得到了进一步膨胀!

到1985年时,虽然相较于同时期美国GDP的4.35亿美元,日本的1.38万亿美元还显得不值一提,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相较于美国大部分只存在于账面上的金融业GDP,日本的GDP可是靠真材实料的工业GDP撑起。

当年,美国在家电业全面失守后,其引以为傲的汽车工业也被以丰田为首的日企打得溃不成军,在日本制造相继占领美国市场后,危机出现了:美国人失业了!

事实如此,能够在华尔街工作的人毕竟少数,多数的美国人还是需要工厂来提供就业,但是日本制造的逆袭让美国人丧失了工作,而社会消费的疲软,带来的就是从70年代开始的整整20年的经济滞胀!

这是当年美国的矛盾:美国上层有很多钱,但是这些钱却缺乏一条合理分配到下层的渠道。这条渠道是什么?以汽车工业为代表的中高端制造业。

因此,美元对日元贬值意味着什么?

无形中增加日本制造出口成本的《广场协定》,归根结底还是以牺牲日本制造业升级为前提,保住美国金融分赃渠道的一场妥协!

对于这一点日本自然知道,但是他还是签字了,原因很简单:日本没有自己的国家主权,在美国面前他就是跪着的孙子!

3、欧洲”另立门户“的艰难尝试

1999年1月1日,欧元正式成为欧盟国家内部的法定国际货币。

从诞生的第一天起,欧元便被看作是对美元体系的最大挑战,仅仅两个月,这种新兴的国际货币便成为了资本市场投资的宠儿,超过7000亿美元国际资本意图买入欧元便是最好的证明!

但是后面我们也看到了,为了遏制欧元的崛起,美国通过空袭欧洲火药桶—南联盟挑起了地域动荡。

与强迫中日等制造业强国本币升值所不同,对于拥有金融利器—欧元的欧洲区,从1999年的轰炸南联盟到2002年的欧元区震荡,再到2008年的经济危机,强迫欧元贬值就是美国一贯的政策。

道理很简单:

人民币抑或是日元的持续升值,将抬高本国制造业参与国际贸易竞争的成本,间接达到打击制造业的目的。

而持续贬值的欧元,在欧洲制造业乏力的现实境况下,则会丧失与美元竞争的最后优势,换一句话讲,没有谁愿意将一种用不着,且会不断贬值的货币作为储备货币!

但是我们也看到了,对于美国的持续打压,欧洲选择了"屈服”。至于原因?很简单,深度依赖的军工体系以及北面的俄罗斯。

4、从苏日欧挑战的成功与失败中,中国能够获得什么经验?

苏联对美国为何失败?大锅饭的经济制度落后。

日本对美国为何失败?国家主权的依附。

欧盟对美国为何失败?国家军事安全的丧失。

这是他们失败的大致原因,那么优势呢?

苏联:集中力量下的地缘战略对抗。

日本:制造业的强势挤压。

欧盟:一套可取代美元的国际货币体系。

本着“兼其所长,补其所短”的原则,对于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笔者大致将其概括为:

一个拥有独立国家主权,具备强大军事攻防能力,杜绝大锅饭经济发展制度,在强大制造业引领下,具备一整套国际货币体系,并具备开展规模级地缘战略对抗的国家!

看到这里,各位是否觉得这样的描述很眼熟?

历史发展经验证明,中国今天的道路或许还存这样或那样的瑕疵,但是从大方向上看,他的发展是肯定正确的!

中国一带一路是新世纪的全球化战略

那么,针对笔者上述的“成熟国家”建设,今天的中国已经实现了多少?

独立的国家主权:有了。

强大的军事攻防能力:已初步建成。

良性的经济发展模式:从1978年至今,在改革开放的大方向下,仍旧在不断的试错革新。

强大的制造业:正在积极的产业升级。

一整套国际货币体系:人民币国际化正稳步推进。

规模级的地缘战略对抗能力:正在一带一路的深化建设下逐步形成。

以上大概就是今天中国的全部发展进程,从其中我们不难看到,有三项是我们正在推进的:

产业升级、人民币国际化、一带一路建设。

对于这三者的关系,笔者认为:一带一路是中国串联世界的“信使”,拥有强势竞争力的制造业是“矛”,能够媲美甚至与美元分庭抗礼的国际化人民币是“盾”,这三者将共同开启围绕中国而展开的的新“全球化时代”。

但是,正如笔者前文所说,至少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中国所掀起的这场世代更迭,是难以绕开“修昔底德陷阱”的。

不过,难以绕开并不代表着他的爆发一定是以传统热战的形式表现,为了避免这种最坏的结果,中国需要做两件事:

1、经济捆绑

2、军事威慑

所谓经济捆绑,要求做到与对方在经贸领域进行深度融合,你卸我一条胳膊,也相当于砍你自己半拉大腿。

而所谓的军事威慑,则要求在国家经济发展允许的范围内,最大程度的进行军备建设,最后需要使得任何一场对中国主动掀起的规模战争,都有演化成世界大战甚至末日之战的对抗能力。

需要注意:以上两点是目前中国为“全球化更迭”,所能购买的最低成本“保险”。

显然,对于“保险”的重要性,中国高层也有着清晰的认识,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自本届领导班子开始以来,中国军事改革大刀阔斧的进行,而对美国经济上的捆绑,更是我们一直坚持的“战略任务”。

保险买了,那么我们的具体建设又表现如何?

2013年,也就是2012年美国正式露出獠牙的第二年,中国一带一路的战略规划被正式提出,与美国的“全球化”体系下的美元+海权所不同的是,中国的一带一路,虽然也提出了海上丝绸之路的概念,但是大致可被概括为:陆权+人民币+产业制造。

美之间的差异可以说是相当巨大,分歧集中到了两点:

1、海权与陆权

2、美国缺失的“产业制造"

1890年,美国军事理论学家马汉《海权论》的问世,标志着以海权为基础展开的全球化国家竞争,正式走向系统化和理论化!

在之后的人类发展中,马汉的理论一次次的得到了印证:

一战:海权协约国,最终陆权同盟国。

二战:海权同盟国,最终战胜陆权轴心国。

冷战:海权北约,最终战胜陆权华约。

甚至到了今天,牢牢掌控着"全球海权"的美国舰队,仍然被看作是当今世界最为强悍的军事集团...

一百多年来,“海权优于陆权,掌控海权就掌控了世界”,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在海权的光辉下,人类千百年来反复争夺的陆权,似乎成了可有可无的陪衬!

所以,陆权真的已经毫无前途了吗?

1902年,英国地缘政治学家麦金德,提出了以欧亚非大陆为世界核心整体的“世界岛”理论。

在麦金德看来,人类历史上之所以没有出现一统世界岛的强大政权,根本上还是因为交通工具的落后,而随着铁路的出现,这一切将彻底发生改变。

密集的铁路网将会使得世界最大、人口最多、最富饶大陆紧密相连,而最终谁控制了“世界岛”,谁就将控制世界!

不可否认,麦金德的理论,不仅成为了德国两次掀起世界大战的基础,更是成为了苏联长达50年的地缘战略基础。

但是结果我们也看到了,他们最终都失败了:

苏德的军事扩张遭到了沿途国家的强烈抵触,而当年相较于海运的较高运输成本和灵活性,更是限制着金融脉络渗透下的陆权发展!

一切该怎么解决?

2016年,中铁集运董事长朱友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渝新欧铁路目前16天的运输时长比海路要节约30天左右,且总体运输成本,每个集装箱要节省2880美元!

这意味着什么?

曾困扰苏德的陆上运输成本问题在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中已经得到解决,除此以外,针对沿途国家的“阻挠和抵触”,去年10月中国领导人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值得借鉴。

什么意思?大家别打了,一起和气生财。

显然,相较于美国建立在战争和剥削上的“全球化”,中国的一带一路是具有致命诱惑的,毕竟没有谁真正喜欢战争,和平又有钱赚,谁又会不愿配合?

中国实现这一切的依仗是什么?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为庞大的全产业链!

要知道,如今中国一带一路所途径的大陆腹地,在多年战争的蹂躏下,基本上就是一片赤贫的状态,这种什么工业品都缺的状态,恰好与咱们严重过剩的工业差能形成了良性互补。

因此,在笔者看来,相较于美国立足美元对全世界所进行的剥削,扎根全产业链对外输出的中国全球化,注定了是和平稳定的全球化、是人类共同发展的全球化、在这个全球化框架下,战争会成为触犯共同国际利益的“众怒”,而全人类也必定会在发展中迈向更高的文明。

不过,在目前看来,这一切还任重道远。

首先,虽然随着高铁、磁悬浮等陆地运输系统的发展,陆地运输的经济性和快捷性得到了保证,但是跨国陆地运输前期成本投入,政治影响因素等诸多问题,仍旧困扰着陆权设想的发展,因此至少在目前,陆权依旧是劣于海权的。

其次,美国的海权优势仍旧悬于后进者头顶,至少在可预见的时间内,海上依旧是美国的天下!(美国果然就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搅屎棍)

所以,咱们应该下跪认输吗?不!

在笔者看来,作为中国一带一路主攻方向的陆上丝绸之路,虽然有着地缘复杂的诸多缺陷,但是中国以和平发展为主旨,以制造业带动沿线共同进步的发展本质,相较于美国的战争掠夺先天是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的!

因此,在前期避美国海上锋芒的发展思路上,团结稳固陆上沿线各国,不断打击美元回流机制,阻碍美国吸血是我们的主要任务。

与此同时,加大海上力量建设,适时配合陆上战略做出分散和牵制,在敌我双方力量此消彼长下(打击美元回流机制进行削弱,拓展陆上沿线各国进行实力充实),再适时将战略重心转移到海权争夺!

当然,这些都只是存在于未来的发展设想,但是通过这篇文章,我们至少可以肯定的是:中国的发展是正确且充满希望的。

最后,借用局座的一句话作为结尾:我们每一个人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最大的爱国。

在此,笔者谨向14亿国人致以最衷心的敬意:一个伟大的时代正在你我手中开启,这个时代必将那罪恶涤荡,公理伸张...



注:本文转载自西陆军事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