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要闻  时政  文化  信息  经贸  美食  国际

盘点2:2019年十大国内新闻、十大经济新闻、十大科技新闻

t01b887768cf0852ba7_副本.jpg

2019年十大国内新闻、十大经济新闻、十大科技新闻

2019年12月30日 环球网 经济日报 科技日报

㈠新华社评出的2019年中国国内十大新闻(按时间先后为序)

1. 外商投资法颁布,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3月1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2020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贯彻党中央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外商投资决策的重要举措,是我国外商投资法律制度与时俱进、完善发展客观要求,是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客观要求。

2.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展示开放合作共赢

4月25--27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150个国家、92个国际组织6000名外宾参加,开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新阶段。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京举办;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11月5--10日在上海举行。系列重大主场外交活动精彩纷呈,展示扩大对外开放,同世界深度交融、互利共赢生动图景。

3. 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5月启动,按照“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总要求,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锤炼忠诚干净担当政治品格、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伟大梦想为根本任务,以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作表率为目标,在全党分两批展开。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开展,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把党自我革命推向深入的重大举措。

5df41380a31099ab43d7d1b7.jpeg

4. 国家重大区域战略进一步完善

9月18日,习近平在郑州召开座谈会并发表讲话,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并列为重大国家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出台实施,雄安新区建设稳步推进,深圳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进程,推进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各项举措落地实施,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支持东北地区深化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进展,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促进东部地区实现率先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向纵深推进。

5.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一批重大项目成功实施

9月25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投运,远期满足年旅客吞吐量1亿人次以上需求。12月17日,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山东舰交付海军。一批重大项目取得新成果:5G商用牌照正式发放;嫦娥四号探测器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实践20号卫星;年底铁路营业里程达13.9万公里以上,其中高铁3.5万公里,居世界第一。

59722eaec0f9da3fc0791d5b8d9ccbd0.jpg

6. 国之大典,隆重庆祝新中国70华诞

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20余万军民以盛大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欢庆。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并检阅部队。1日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联欢活动在天安门广场举行,气势恢弘、大度雍容,纲维有序、礼乐交融,展示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辉煌成就,有力彰显了国威军威,极大振奋了民族精神。

7. 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擘画“中国之治”新蓝图

10月28--31日,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历史性成就,集中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显著优势,深刻阐述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明确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体要求、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

1533518627941e56d317117.jpg

8. 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逆风前行

12月10--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举行。会议认为,今年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复杂局面,在以习近平为核心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国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高质量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进度符合预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新重大进展。全年发展主要目标任务能够较好完成,经济增速在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前列,预计减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340个左右贫困县脱贫摘帽。

9. 中美就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文本,达成一致

中美经贸磋商一度严重受挫,美方几次提高对华商品加征关税,中方坚决反对并被迫采取有关反制措施。10月10-11日,中美举行新一轮经贸高级别磋商,双方同意朝最终达成协议方向努力。12月13日,中方发布关于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声明,指出经过中美两国经贸团队共同努力,双方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原则基础上,已就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文本达成一致。第一阶段协议达成,有利于中国,有利于美国,也有利于世界。

10. 坚持“一国两制”,反对外部势力干预香港澳门事务

11月14日,习近平在巴西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11次会晤期间发表讲话,就香港止暴制乱、恢复秩序表明立场。12月16日,习近平在中南海会见来京述职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再次强调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决心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决心坚定不移,反对任何外部势力干涉香港事务决心坚定不移。12月20日,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在澳门举行,习近平出席并讲话:绝不允许任何外部势力干预香港澳门事务。

2NJ0-hmhhnqt0321121.jpg

经济参考报评出的2019年国内十大经济新闻

1. 新个税法实施,减税降费红利深度释放

2019年元旦,新个税法实施,六项专项附加扣除落地,为纳税人派发减税礼包。4月深化增值税改革的举措落地。10月,财政部、税务总局印发《关于明确生活性服务业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的公告》,明确2019年10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允许生活性服务业纳税人按可抵扣进项税额加计15%,抵减应纳税额。随着税制改革深化,减税降费效果持续显现。  

2. 重大区域规划密集落地,为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力

“区域协调发展”成为2019年关键词,多项支持和引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政策出台: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公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入政策制定和协调推进实施阶段。3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8月《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印发,成为深化陆海双向开放、推进西部大开发新格局重要举措。12月《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发布。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发布

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共6章,包括总则、投资促进、投资保护、投资管理、法律责任、附则,共42条。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制定外商投资法,是贯彻落实党中央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外商投资决策部署重要举措,是我国外商投资法律制度与时俱进、完善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客观要求。  

4. 科创板鸣锣开市,注册制加速推进

7月22日,伴随开市锣响起,首批25只科创板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科创板开市。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肩负引领经济发展向创新驱动转型使命,承载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改革初心,对进一步提升资本市场功能,更好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有独特作用。  

1dmaaujfipj.jpg

5. 自贸区扩容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

8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对外发布,明确支持新片区以投资、贸易、资金、运输、人员从业自由等方面为重点,推进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建设特殊经济功能区。新一批自贸区名单出炉,包括山东、江苏、广西、河北、云南、黑龙江6省区。中国自贸区覆盖东西南北中,全方位有梯度开放。

6. 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举行,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10月在京举行,明确提出党成立100年时,在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成效;2035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  

7. 5G商用服务启动,打开发展新篇章

10月31日举行2019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开幕式,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启动5G商用,发布相应套餐,5G正式进入中国百姓家。工信部副部长陈肇雄表示,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城市已实现连片覆盖。下一步将持续加快5G网络部署,深化共建共享,激活应用创新,开启通信和经济发展新篇章。

22cde5af25c8464693df504510c822e5.jpeg  

8. 猪价上涨推高CPI ,稳产保供成效渐显

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生猪和能繁母猪产能下降,猪肉市场供给偏紧。国家统计局数据,11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涨4.5%。食品价格涨尤其猪肉价格上涨是推动CPI走高重要因素。从部委到地方再到企业,生猪稳产保供攻坚战全面打响。农业农村部指出,生猪产能下滑基本见底,能繁母猪存栏已止降回升。 

9. 中央国务院发文,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12月公布,坚持公平竞争原则,围绕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制度化长期稳定发展环境作出系列安排,为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活力创造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注入强劲推动力。  

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重要成果,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重要力量。改革开放40多年来,民营经济在推动发展、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和扩大开放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作用。  

10. “六稳”工作扎实推进,中国经济稳中向好趋势不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0-12日在北京举行,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上升复杂局面,在以习近平为核心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国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高质量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三大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精准脱贫成效显著,金融风险有效防控,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改革开放迈出重要步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深化,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升,“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进度符合预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  

国家统计局12月数据,11月工业、投资、就业、消费、进出口和服务业等经济指标均好于预期,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态势显现,中国经济仍是稳字当头。

28794563_085329118000_2.jpg

由科技日报社、两院院士和媒体共同评选出2019年国内外十大科技新闻

1. 中国“嫦娥四号” 实现,人类首次月背软着陆

月球之背,宁静之地。屏蔽了来自地球各种无线电干扰信号,可监测到地面和地球附近太空中无法分辨电磁信号,为研究恒星起源和星云演化提供重要资料。天文学家一直希望利用这片寂静去监听来自宇宙深处微弱信号,长久以来,从未有航天器登陆过月球背面。

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月球背面东经177.6度、南纬45.5度预选着陆区,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

1000.jpg

嫦娥四号着陆器地形地貌 相机环拍全景图(方位投影)

12月21日,着陆器受光照自主唤醒,按计划继续对月表线性能量转移谱、综合粒子辐射剂量及月表低频射电特征开展有效探测工作。

2. 高度扩展的仿生物细胞机器人诞生

地球生物由细胞构成,细胞集体运作能力强悍复杂,至今人们不能完全了解。如果能在智能领域模拟出一定程度细胞组合,并能轻易扩展,理论上可利用大规模机器人创造出无限可能。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麻省理工科学家3月报告一种能模拟生物细胞集体迁移机器人,25个物理机器人“粒子”能移动、搬运物体及向光刺激移动。

1000 (1).jpg

仿生物细胞机器人  图源:《自然》网站

单个机器人“粒子”并不能移动,如果其中一个或几个成员“丧失行动能力”,也不会对整体有大影响——在20%粒子失效情况下,仍能以完整状态一半速度运行。而传统机器人,单独个体缺失,往往导致满盘崩溃。25个松散“粒子”,可轻易扩增为十万个,这比传统机器人和仿生系统具有更高可扩展性,也为开发预先确定性行为的大规模群体机器人系统提供全新途径。

3. 人类获得首张黑洞照片

在所有人头顶,在每个大星系中央,黑洞无声无息盘踞、吞噬、辐射。天体物理学发展到一定程度,没有一个文明对黑洞视而不见。天文学家搭建了一张行星级观测网“事件视界望远镜(EHT)”,比任何独立设备都更了解黑洞,还能得到足够分辨率区分光被拉入黑洞时状况。从来都无法直接观察到的黑洞,可“眼见为实”。

1000 (2).jpg

首张黑洞照片  图源:NASA官网

4月10日21时7分,全球的布鲁塞尔、圣地亚哥、上海、台北、东京、华盛顿6城同时公布首张黑洞照片,揭示了室女座星系团中超大质量星系M87中心黑洞。这一神秘天体,终于展露真容。黑洞“现身”同时,物理现象可能阐明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间的巨大矛盾。众所周知,二位“不和”已久,皆因找不到既是宏观又是微观的东西。而黑洞兼具大尺度宏观形态和小尺度微观量子的理论特性。这就是科学进步,既不会忽略小到无法体验的粒子,也不会避开大到超乎想象的物体。

4. 3D打印出会“呼吸”的人造器官

“上上世纪思想,上世纪技术,本世纪市场”,说的就是3D打印。今年这项技术取得有里程碑意义成果。5月《科学》杂志报道美国莱斯大学与华盛顿大学主导的研究,克服3D打印器官一大障碍,3D打印出一个由水凝胶而成的肺气囊模型。

1000 (3).jpg

3D打印肺气囊模型  图源:《科学》网站

模型具有与人体血管和气管结构相同网络结构,在体外模拟肺气囊生理学功能,实现往周围血管输送氧气,完成“呼吸”过程。一般认为,3D打印的组织能像健康组织一样“呼吸”,构建出可与其他组织交互管路系统,才可以说功能上接近健康组织。

这个成果,被认为3D生物打印可实现最强生理功能,意味着可能解决未来器官移植及人类寿命延长等问题。

5. 超导材料最高临界温度被刷新

应用物理界有个终极使命,寻找能室温下具有超导性材料并用于生活。一般材料在导电中会消耗大量能量,而超导体传输中几乎没耗损,还能承载更强电流。但目前的超导材料只有在极低温下才具有超导性。

1000 (4).jpg

超导材料最高临界温度刷新 图源:《自然》网站

5月美德两国科学家团队在《自然》发文称,所观察到3个特征可证明,在250K(约-23℃)温度下,氢化镧在超过100万倍地球大气压下会变成超导物质。250K是迄今超导材料中证实的最高临界温度,距室温295K并不遥远。

2018年已有两个独立小组发布对压缩氢化镧化合物超导性理论预测,指出其临界温度范围值。从“预测”到“验证”表明,人类对超导材料研究进入新阶段,从依靠经验规则、直觉运气发现超导,向由具体理论预测指导研究过渡。

6. 新癌症疫苗,让CAR-T疗法高效攻击实体瘤

要向癌症进军的CAR-T疗法还缺一副铠甲,现在“抗癌疫苗”可做铠甲。在与癌症抗争的历史中,CAR-T疗法独占鳌头。名字中的T,指从患者体内分离出免疫T细胞,在体外对这些细胞基因改造,装上识别癌细胞表面抗原“嵌合抗原受体”,即名字中的CAR。

1000 (5).jpg

设计新型疫苗以增强CAR-T细胞  图源:《科学》

铠甲被认为彻底改变癌症治疗格局,但有一定局限——仅能治疗某些白血病。7月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家在《科学》上发表题为“利用疫苗增强CAR-T细胞治疗实体瘤的疗效”研究。开发出新型“抗癌疫苗”,可让CAR-T细胞对实体肿瘤攻击,极大提高CAR-T疗效,最终清除60%小鼠体内实体瘤,还能刺激免疫系统产生记忆T细胞,防止肿瘤复发。这项开创型研究,为千万人带来希望,为对抗实体瘤攻坚战提供了新思路。

7. 全球首座浮动核电站(俄罗斯造)启航

20870型“罗蒙诺索夫院士”号浮动核电站,是移动式低功率核电机组首型号,是世界上最北端的核装置。浮动核电站是一个建在船上的核电站,因安全性、经济性获得各国广泛关注,被认为是最理想的海洋能源开发保障。8月23日,“罗蒙诺索夫院士”号从俄罗斯北极不冻港摩尔曼斯克港启航,9月抵达楚科奇地区佩斯韦克市,并连接到电网。

1000 (6).jpg

首座浮动核电站  图源: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12月浮动核电站开始试运行。正式运营后,能替代当地座陆上核电站和火力电站的发电产能。浮动式核电站在设计时留有了很大安全余量,两台KLT-40S反应堆能产生70兆瓦功率,可满足10万人口城镇能源所需。“罗蒙诺索夫院士”号标志俄罗斯取得实质性突破。俄正在研制第二代浮动式核电站,将成为解决北极特殊地域能源供应的重要选项。

8. “量子霸权”实现:200秒完成万年计算

当量子计算在某些任务上拥有超越所有传统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就是“量子霸权”。9月谷歌发表《使用可编程超导处理程式的量子优势》文章,宣布实现“量子霸权”:一台可编程量子计算机超越最快经典超级计算机。量子系统只用了200秒,就完成经典计算机需1万年才能完成的任务。惨败的对手是世界排名第一超级计算机、美国能源部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Summit”。

1000 (7).jpg

谷歌的量子处理器芯片  图源:《科学》网站

秒杀经典计算机业界翘楚,被视为量子计算重大里程碑事件,“对世界领先超级计算机实现量子霸权,无疑是项了不起成就”。但也要看到,从实用量子计算系统到通用可编程量子计算机,其路漫漫。在量子计算机投入实际应用前,还需开展更多工作,如实现可持续容错运算等。

9. “基因魔剪”升级,新基因编辑系统问世

CRISPR-Cas这把“基因魔剪”潜力,一直受到难以精确修饰限制。近年,基因组编辑技术取得重要进展,但已知75000个人类病理性遗传变异体,大部分仍无法有效修正——受到复杂细胞过程影响,CRISPR-Cas在精度效率上并不完美。

1000 (8).jpg

基因组编辑的演变 图源:《自然》网站

许多研究工作正集中将不完美平衡为一种精确编辑。10月美国博德研究所的科学家在《自然》发文称,开发出新型多功能基因组编辑技术,以精确地编辑基因,而不造成DNA双链断裂。比传统Cas9效率更高、副产物更少、脱靶率更低。新技术名为“先导编辑”,原则上可修正约89%已知与疾病相关人类遗传变异体。

基因组编辑最终目标,是能对生命蓝图做出任何特定改变。而一种用于基因组编辑“搜索和替换”方法,朝着这一宏伟目标迈出了一大步。

10. “万物DNA”,材料让存储无处不在

人们随口说“数据暴涨”,但只是去买块新硬盘。对技术人员来说,数据量不断增加、既有的存储架构不足,是恐惧之源,传统存储方式难以为继。幸好还有“更传统的”——依靠自然界神奇精巧生物存储。有人研究过,DNA信息储存密度为1000万TB/立方厘米。在这种密度下,一个约一米长DNA立方体,能满足目前世界上一年信息储存需求,而且它更稳定。

1000 (9).jpg

用“万物DNA”特殊材料3D打印的兔子 图源:《自然·生物技术》

12月哥伦比亚大学以色列计算遗传学家亚尼夫·埃尔利赫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报告了运用“万物DNA”特殊材料3D打印出来的“兔子”,该材料包含用以合成DNA编码的兔子蓝图。原始兔子所含DNA被解码,并稳定复制了五代兔子。这种新存储架构,意味着DNA存储潜力又被进一步拓展。

稍早,美国微软与华盛顿大学公布全球首个全自动DNA数据存储和检索系统。这是人类首次采用全自动手段进行DNA存储。全自动合成和读取,有助于推动规模化并降低成本,是DNA存储技术走向商业数据中心关键步骤。

微信图片_20191231194229.jpg

 (改写编辑:未平)


注:本文转载自http://www.sohu.com,https://finance.sina.com.cn/,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盘点 2019年 国内 新闻 经济 科技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