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要闻  时政  文化  信息  经贸  美食  国际

2019是中国“文化科技融合年”,数字文化产业将成为新风口/文化科技融合:催生新一轮文化消费业态

微信图片_20191124205132.jpg

一、2019是“文化科技融合年”,数字文化产业将成为新风口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9-10程洁 周静研

文化新业态增长强劲

为促进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文化科技创新能力,8月,科技部、中宣部、网信办、财政部、文化旅游部、广电总局共同印发《关于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9月,科技部、中宣部、文化旅游部共同认定21家第3批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授牌。今天,科学技术不再囿于工具,逐渐与人文要素相融,孕育出全新技术文化样态,受到世界各国高度重视。

微信图片_20191124205145.jpg  

早在2012 年,科技部、文化部、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广电总局联合举办“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联席会议,编制《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纲要》,将文化科技融合作为国家战略进行研究。2014 年,科技部与中宣部颁布《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西部行动方案》,强调加强文化科技融合,以科技支撑文化发展。《“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第一次将数字创意产业列为重点培育5个产值10万亿元级新支柱产业之一。

08a63a34f2fe2b9_size308_w1170_h625.jpg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院长兼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范周说,我国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具有一定的优势,一方面,人民向往美好生活,且有资本助力市场发展,另一方面,有国家政策引导支持,此外,单体市场基数也很庞大。而且,我国文化与科技融合也具有广泛实践,如数字创意产业风头正劲;时尚产业迈向智能制造;文旅融合不断升级;科技创新助力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科技创新驱动公共文化服务升级。

5afbc335566b47609cfd42035201c18d.jpeg  

国家统计局对全国5.6万家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调查,2019年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2187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7.6%,总体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在文化及相关产业9个行业中,有8个行业的营业收入实现增长。其中,增速超过10%的行业有3个,分别是新闻信息服务营业收入465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4%;创意设计服务8256亿元,增长12.2%;文化投资运营308亿元,增长12.3%。

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首席统计师殷国俊对此进行了解读:文化核心领域快速发展,引领作用明显增强;文化新业态增长强劲,新发展动能加速形成;文化服务业占比提高,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中西部地区发展提速,追赶步伐正在加快。

微信图片_20191124205156.jpg

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标,必然致力提升服务层次和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个性需求、高水平体验需求和公共需求。在第3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中,北京海淀区发挥科技优势,搭建海淀公共文化云平台,建立文化服务大数据分析制度。运行10个月大幅提升公共文化云供给精度,文化活动到场率提升至92%,场馆预约到场率提升至 95.3%,群众满意度从89%升至97%。上海通过“互联网+”科技手段,将“沉睡”文化资源激活,高效分发抵达居民。“科技+文化”深度融合将帮助提升文化资源配置能级,打通从“云端”到居民“指尖”“最后一公里”。

19eb7fd64c484dd2b497cab7da49a8a5.gif  

创新是文化科技属性,融合是创新发展基础。中国科学院专家张树武2018年提出“文化经济4.0”概念,文化、科技、经济间融合互动与协同发展近年,张江文创园区的文化与科技融合产业创新高,产值过亿企业40余家,数字出版、文化装备、动漫游戏影视、数字创意技术四大产业集群竞争力提升。跨界融合、集群发展已成为上海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一大亮点。

苏州在科技为传统文化赋能上做出文章。近年,苏州高新区以政策“为针”,以要素“引线”,引导企业把古老文化遗产与高冷范科技结合,绣出一幅文化科技融合发展“双面绣”。苏州高新区获评“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且位列榜单之首。苏州高新区科技创新局较好做到了区域创新协同、产业创新协同及要素协同创新,培育了高度协同文化科技融合创新生态。

微信图片_20191124205203.jpg

有效融合面临的阻碍

我国文化产业稳步向“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迈进,“文化科技融合”是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强大引擎其驱动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同时也应该看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文化产业存在不少短板。

国家科技部部长、党组书记王志刚在《求是》刊文指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文化科技发展仍存在明显的不足和问题,突出的是文化与科技融合不够。一是科技对文化发展支撑不够,尚未形成支撑引领文化发展的体系。二是文化发展需求对科技创新带动不足,关键技术装备和软件系统依赖进口,核心技术国产化率偏低。三是文化与科技融合体制机制待完善文化体系科技意识不强、科技体系对文化不精通,导致我国科技文化各自发展、融合不够。

81b7f3832ba8492b93692d2fe5976687.jpeg 

“近年文化领域科技运用取得了显著成效,与之相伴技术风险与伦理反思必须警惕,3D电影沉浸体验对人们身心健康造成伤害,VR技术混淆人们对虚拟现实界限感知,数据挖掘技术将用户隐私变为商品,算法推荐技术将人们包裹在信息茧房等。面对一系列不可预知潜在风险,我们并未做好充足准备。”一直致力相关研究的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张铮提醒道。

微信图片_20191124205207.jpg

后工业社会,信息技术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重要驱动力。同样作为文化生产、流通和消费重要载体装备技术与材料技术退居次位,且涉及具体种类较为有限,未能在政策层面得到充分论述呈现;当今发展迅猛的纳米技术、生物技术、认知技术等未能纳入“文化科技融合”相关政策考量范围,技术明显单一。文化产业产品形态多样性、无形性、易传播、易复制特点,使文化产业产品极易受到侵犯如何协调降低知识产权保护的成本,也是现代文化产业面临重要问题。

9daa867099c94d5da183337cdf819734.jpeg  

原始创新能力不强,文化创意不多,文化产品缺乏特色;产业体系不健全,产业链条较短,中高端价值环节薄弱;产业发展方式单一,互联网等新技术运用不足,优质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供给力不强。评估体系标准不完善、政府管理不足、法律缺乏依据、人才培养不足,是学界业界思考最多的问题。

微信图片_20191124205210.jpg

文化科技融合服务更高目标

作为国家重大战略,“文化科技融合”提出成为文化产业发展重要引擎。融合什么、怎么融合等关键问题亟须厘清和。

张铮建议:第一,拓展文化科技内涵外延,在信息技术外,对其他技术形态充分呈现阐释,提供可借鉴融合路径;第二,重视“文化”“科技”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融合趋势第三,加快出台文化科技融合评估体系,推进政策动态修正。文化技术发展,以人文社会需求为依托,受到人文价的制约。“文化科技融合”中的风险,需提供一定保障措施,使“文化科技融合”真正服务于社会发展。

微信图片_20191124205214.jpg

文化与科技融合是一盘大棋,政府、企业、高校合力对弈。释放彼此间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通过深度合作推动新文化科技深度融合创新。”  

范周教授描绘文化科技融合未来趋势第一,万物互联打破行业壁垒,跨界融合持续深化;第二,文化资源开放共享,数字化社会化发展成主流;第三,新兴产业叠加创意,颠覆文化消费方式。新一轮文化消费革命被催生。我们期待文化科技深度融合能真正服务于民生福祉、社会和谐、文化复兴和文明传承等更高目标。

2128260474.jpg

二、文化科技融合:催生新一轮文化消费业态 

2019-11-22 文化产业新闻 光明日报

(欧中网综合报道) 央视《新闻联播》入驻快手和抖音平台,发布的视频以轻松、有趣、灵活形式播报,从解说词到画面,十分接地气,有亲和力。央视《新闻联播》虽起步晚,但跨度大,足见其融合发展的决心。

1538565245690.jpg

手机APP、网络游戏、网络文学、动漫音频、直播秀场......近几年,随着数字技术急速发展,以智能手机、电脑等数码产品为载体的数字文化产业深刻影响了传播方式与消费形态。

与如履薄冰的影视文化相比,在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的2019年,数字文化产业或将成为文化经济发展新风口,登上新的台阶!

数字文化产业:年龄最小,跑得最快

作为文化产业领域中细分产业,数字文化产业由数字创意产业衍生而来。2016年12月,国务院发布《“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首次将数字创意产业纳入其中,成为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制造、绿色低碳产业并列的“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五大支柱之一,数字文化产业是数字创意产业在文化领域具体表现。

近几年,数字文化产业逐渐形成内容短、视频化、更新快“短频快”特征。新技术的运用在不断拓展数字文化产业边界,成为了文化发展新动能。

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深刻改变人们获取知识、传递信息、鉴赏文化通道,推动文化创作生产传播深刻变革,增强数字文化领域消费潜力。

数字内容、动漫游戏、视频直播等基于互联网新型文化业态,也成为文化产业发展新动能增长点。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超4.3亿,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超6.1亿。

在数字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过程中,“文化+科技”是绕不开的关键词,随着互联网与数字技术进一步普及,传统文化企业在不断呈现新发展形态,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演进,为传统企业转型升级、更新换代奠定坚实基础。

W020181102505699638141.jpg

乘着数字科技这股“旋风”,年轻数字文化产业在迅速崛起,成为领跑文化产业引擎。纵观两年来数字文化产业领域成绩单,5G、短视频、数字出版等细分行业发展正在大爆发。

5G、短视频、数字出版......文化迎来新风口

据近期的《数字文化产业发展趋势报告》显示,新技术应用在数字文化产业领域影响力越来越大,我国文化产业在2004--2017年增速两倍于GDP增速,2017年数字文化产业增加值1.19万亿元,总产值约3.26万亿元。

5G商用,突破技术“天花板”

2019年,5G是文化科技领域绕不开的关键词。2019年6月随着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我国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6月在2019世界移动大会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实现我国首次5G+8K电视节目信号传输。

10月31日,工信部副部长陈肇雄宣布,5G商用正式启动,当前国内5G商用进程加快,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城市城区已实现连片覆盖,年底全国将开通13万个5G基站。随后,工信部与三大运营商、中国铁塔联合举行5G商用启动仪式,于11月1日启用。

随着5G商业化,将成为支撑数字文化产业的重要力量,发展空间和支撑力将越来越大。

《数字文化产业发展趋势报告》显示,技术是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未来以5G为代表的下一代通信技术,大数据存储、计算与人工智能技术,产业互联网发展及与消费互联网融通,区块链相关技术可能对当前数字文化产业发展产生颠覆性影响。

147771072.jpg

短视频市场增长745%

报告显示,过去十多年,互联网高速发展催生了一批数字文化领域细分产业。据数据,在持续增长数字文化内容产业中,短视频已成为仅次于新闻后的一大重要产业。

2018年,互联网平台与传统媒体向短视频市场发力,搭建特色短视频平台、通过战略投资、扶持创作团队,加强原创内容生产。传统媒体纷纷涉足短视频,借助这一新兴领域,提升自身传播能力。

2018年底,中国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7.25亿,其中短视频用户6.48亿。短视频用户使用时长占总上网11.4%,超过综合视频(8.3%),成为仅次于即时通讯第二大应用。2018年视频行业市场规模1871.3亿元,同比增52.8%,短视频市场规模增速最快,同比增744.7%。

数字产业规模扩大

W020181102505172172503.jpg

对于数字文化产业核心,增长空间包括9个大类和43个中类,游戏、新闻、短视频和文学是增长相对较快。

当前数字文化内容产业总体增长,网络游戏行业集中度增加、游戏品质提升、出海意愿增加;网络视频和网络音乐重视原创自制;网络新闻、短视频和网络直播借助专业机构和数字工具产生优质内容;网络文学和动漫“创意之源 ”更巩固。

ae32541b44c341ccaf38dfd0d1bf2e60_th.png

2018年国内数字出版收入8330.78亿元,比上年增17.8%。其中:互联网期刊21.38亿元,电子书56亿元,数字报纸(不含手机报)8.3亿元,博客类应用115. 3亿元,在线音乐103.5亿元,网络动漫180.8亿元,移动出版(移动阅读、音乐、游戏等)2007.4亿元,网络游戏791.1亿元,在线教育1330亿元,互联网广告3717亿元。

移动出版和网络游戏收入为2007.4亿元、791.1亿元,在数字出版总收入中占比为24.10%、9.50%,两者合计占比33.6%,移动出版和网络游戏仍然是数字出版产业收入的重要支柱。

文化产业路在何方?

对于数字文化企业来说,未来发展最重要的是什么?文化。

1526606264155.jpg

虽然大部分数字文化企业由网络科技公司转型而来,以技术为立身支柱。然而,文化企业发展不同于资本逐利一般规律,文化需要积累沉淀,需要情怀眼光,形成企业特色。过度追求抢眼球和造噱头,只是技术造势和信息无序,带来的是技术狂欢和资本狂舞,而不是文化的使命担当。

从技术看,“互联网+”实现无线链接可能,成为资源要素流动与整合利器。但文化才是消费对象和附加值、利润的来源,是经济价值来源,是社会价值载体。积极正向的文化价值观,才是数字文化企业的固基之本。

EMu78zpJT3RO_LctR817.jpg

11月21日是世界电视日。第五届“世界电视日”中国电视大会在北京开幕。以“融合·智慧——拥抱电视无限可能”为主题,以高标准站位为热门话题,探讨新格局下电视媒体的未来方向。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胡占凡表示,推动电视行业持续繁荣和创新发展,把握内容创作方向,引领正确价值观。电视媒体要深度融合,在挑战中赢得机遇,拓宽视野,在国际交流中发挥作用,讲好中国故事,让中国优秀文化走向世界。

1000.jpg

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总经理梁晓涛表示,5G时代,电视媒体面对两个变化。一个是电视播出形态变化,5G解构电视媒体固有线性播出;另一是手机屏幕尺寸变化,折叠屏手机出现,将改变用户固有视频观看。他认为,5G为电视媒体向移动端有效拓展,创造了千载难逢机会,5G第一次在技术终端上,让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四全媒体”实现有了可能。

6968609562394a329387d3575b5c0d14.jpeg

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杜飞进表示,电视事业已步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抓住机遇加快电视媒体与新兴媒体一体化协同发展,实现信息内容共享、技术平台共融、传播终端共联;推动智慧电视战略布局,革新生产方式、创新形式载体、优化内容供给,构建电视+生态体系;对接优质资源,造就具有行业引领力的高端平台,是未来电视媒体发展的方向。

当前,在数字文化产业发展中,正确价值导向及评价体系亟待完善,需健全包容而理性的社会标准,以社会之力支持数字文化产业做强。在未来,数字文化产业不但自身要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传播渠道,还担负孕育和润泽创新文化重任,要成为时代文化引领,成为文化及价值创新的源泉。

因此,发展数字文化产业需要“科技+”“文化+”协同创新,既需要平台整合与垂直分发能力,更需要文化集成与价值提炼,使技术文化保持相对平衡,才能有意义地进行价值的创新。

1541233307977.jpg

 ( 改写编辑:未平 )


注:本文转载自中国社会科学报,http://www.sohu.com,http://media.people.com.cn,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2019 文化 科技 融合 数字 产业 新风口 消费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