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要闻  时政  文化  信息  经贸  美食  国际

国庆专题1: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为什么能在世界上领先?/琼州海峡跨海通道最新消息!

58_y5lhk__.jpg

一、中国的基础设施,为啥能世界领先?

2019年09月18日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中国发展几十年,没有发生过经济危机;中国大规模推进城镇化,城市没有出现贫民窟。这两天,麻辣财经陆续推出的报道里,主要谈的是“没有”。从百姓的内心感受来说,经济危机和贫民窟,都不是什么好东西,没有最好!

有句歌词叫“最好的请过来,不好的请走开。”这些好东西大家都熟悉,带来的好处百姓都有体会,就连“老外”常常发出惊叹。它们有个共同名字,叫“中国的基础设施”。

t0124d984647f54923e.gif

京雄城际铁路跨津保铁路连续梁

最近,中国桥又一次刷屏了!8月27日凌晨,京雄城际铁路跨津保铁路连续梁,来了个“空中转体”。两个重4000多吨的梁体,在30米的高空旋转近60度,73分钟后桥面“握手”对接,合拢得严丝合缝!

这可不是中国建设者第一次让“巨无霸”上演“空中芭蕾”。在一个月前,上跨京广铁路枢纽的河北保定乐凯大街南延工程斜拉桥完成转体,一举刷新转体斜拉桥重量、跨度的世界纪录。转体梁总重8.1万吨重,相当于国家体育场鸟巢外部钢结构近2倍用钢量,网友直呼“请收下我的膝盖”。

2-16110G40K59A.jpg

让人瞠目的中国桥梁,是中国基础设施变化的缩影。目前全球十座最高大桥,中国有8座;最长跨海大桥、最长公铁两用桥等“世界第一”都在中国。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桥隧挟山入海,枢纽大坝削山拦江,超高建筑拔地而起,一道道山川更近,一座座城镇更新了。

世界十大高桥,中国占了8座。

“超级工程”遍地开花,“世界第一”拿到手软

如果乘坐飞机航拍中国,就会发现神州大地如同一部科幻大片的影棚,实时上演“变脸”绝活。

天安门正南46公里,北京与河北的交界处,一只凤凰展翅欲飞:世界上最大的单体航站楼——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即将启用。这个“巨无霸”机场,仅是由纯钢结构焊接而成的穹顶,总重量就已经达到5.5万吨,相当于半个鸟巢的重量,但旅客们从航站楼中心到最远端登机口,步行距离也不超过600米。

1443168597979.jpg

大兴机场俯瞰图

在云贵川三省交界处的乌蒙山东北角,一座半月型纤细拱桥凌空横跨峡谷。全长约286米的鸡鸣三省大桥,桥身中心距离赤水河面150多米高,相当于在50多层楼高的空中“搭积木”。今年年底通车后,四川省叙永县和云南省镇雄县两个国家级贫困县,将告别千百年来隔河相望却不通路的历史,开车通行时间由两个半小时变为1分钟!

 11656910823565016348.jpg

鸡鸣三省大桥航拍

吕梁山脉的山西太原天龙山旅游公路,全长30公里,垂直高差350米,相当于116层高楼。为防止坡度过大引发行车危险,在山顶建设了一处三层环形回旋高架桥,被网友直呼“现实版的过山车旋转赛道”!

今天的中国,堪称世界级的“超级工程”比比皆是,使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旧貌换新颜,包揽多个“世界冠军”。

5c8b647f77ac6405e94788f3_1024.jpg

山西太原天龙山旅游公路

钢铁动脉纵横延伸,高速铁路规模世界第一。新中国成立全国铁路总里程仅2.2万公里,其中一半处于瘫痪状态。这么多年翻山越岭,中国织出了世界上最繁忙的铁路网:2018年末,全国铁路营业总里程达到13.2万公里,较1949年增长5倍;高铁营业里程占世界高铁总里程2/3,多年稳居世界第一

公路路网四通八达,高速公路规模世界第一。新中国成立之初,交通运输极为落后,8万多公里道路中,硬化路面仅3万公里,人背畜驮是主要运输方式。上世纪80年代,“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政策创新缓解资金缺口,激发了各地修路热情。2018年末,中国高速公路总里程14.3万公里,总里程居世界第一位。

t01eac2ab687e35a221.jpg

大型港口建设加速,全球十大港口中国占七席。新中国成立初,码头泊位仅161个,更无大船大港。今天中国港口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2.4万个,是1949年的148.6倍,在全球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前十名港口中,中国港口占七席。

中国民航通联世界,蜕变更为惊人。上世纪50年代,中国民航仅7条国内航线、通达国内8个城市,被视为“奢侈运输”。如今中国民航国内定期航班通航城市由1950年7个增至2018年末230个,定期航班通航机场数量由1949年36个增至233个,可谓“飞入寻常百姓家”。

W020171011296833094197.jpg

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不断投产,能源通道日益畅通;港珠澳大桥、洋山港相继竣工,交通骨架愈发完善;京沪高铁、沪昆高铁相继通车,高铁网络持续扩张……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重大基础设施工程相继落地,弥补了短板、打通了瓶颈,让中国发展挺起了更有力的脊梁。

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得益于集中力量办大事

ac0a019d-1369-4add-a75d-579f4aad7a6e.jpg

港珠澳大桥

中国已拥有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最快的高速铁路、最大的集装箱港口,实现了从追赶到引领的伟大跨越,背后的秘密是什么?“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揭开了谜底。

世界上最大水力发电站——三峡水利枢纽、世界上最大调水工程——南水北调、世界上海拔最高铁路——青藏铁路……这些耳熟能详大项目,都是有赖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法宝。

世界上最大水力发电站——三峡水利枢纽

集中力量办大事”能够做到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保重点。

全国一盘棋,才能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财力有限,因为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才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完成156项重大工程。1953—1977年,先后建设了青藏公路、武汉长江大桥、首都国际机场、京沪铁路等重大项目,改变了中国落后闭塞交通面貌。改革开放后,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一直保持了高速增长,1996—2018年,全国交通运输业投资年均增长16.7%,这其中政府投资是主要力量。

不仅是交通领域,全国一盘棋让通信网络建设势如破竹。2009年迈入3G时代,2014年底建成全球规模最大4G网络,2019年启动5G商用……这样的速度,没有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可以媲美。

集中力量办大事”能够更好地抓重大、抓尖端、抓基本,形成推进自主创新的强大合力。中国高铁的发展之路就是个缩影。

高速铁路是新学科、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的集大成者,如果完全依靠自己探索,耗时长久,成本高昂,还有可能在技术上走弯路,使我们丧失发展的机遇。所以我们选择有重点、有选择地引进国外最先进的技术平台,通过消化吸收使之为我所用,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形成后发优势。

创新阶段,关门变开门,“举国体制”显威力。中国高铁自主创新平台打破部门、行业、院校、企业界限,50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27所全国高校、500多家企业上万名科研人员先后参与其中,众人拾柴火焰高。

d2d5f73244a97e2229ecbf7cde9adb48.jpg

对于高铁创新效率,中科院院士卢强有这样一段回忆:“采用空气动力学措施作为高速列车辅助控制手段预研”项目,从立项到签约仅用了一周。半年后,三所高校组成的研究小组提交报告,首次论证高速动车组受电弓的空气阻力占全车阻力的14%,为高速列车减少阻力、节能降耗描绘了巨大的潜力空间。又两个月,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根据该报告对高速列车的受电弓进行了初步改造,新车开上了京津城际铁路。

一项重大的技术创新,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居然只用了不到一年;中国高铁更是用5年时间完成了发达经济体30年的探索,这在其它任何经济体都是难以想象的!

“正是有集中力量办大事这个法宝,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与大多数后发国家不能突破劣势困境形成鲜明对比。”中国社科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经济室主任郑有贵说。

t0111cfc5b5ecfae098.jpg

中国基础设施又多又好,由中国国情决定,也改变中国国情

也有不少网友有这样的疑问,为啥这么多“超级工程”诞生在中国?中国人是不是有“规模情结”,总是在追求最大、最高?这可是误会了!中国基础设施又多又好,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一是有社会需求,二是有建设能力。

若要富,先修路。”中国人口众多,城镇化尚未完成,大量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云南怒江上空30米、拉马底吊桥通了,两岸村民再也不用依仗峭壁上的索道。“再也不用溜索出诊,重病病人也可以用车送去县医院。大家再也不用像鸟儿一样飞过江!”

t01fe7f475caa6f38c0.jpg

云南怒江拉马底吊桥

现在每天40多桌,根本忙不赢,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500米高悬崖上,世界最长的跨峡谷悬索桥——湖南湘西吉首矮寨大桥通车7年来,吉首与张家界、凤凰串成一条黄金旅游线,游客量井喷式增长,吉首市终于脱贫摘帽了。

大港口“运”来大贸易。70年前宁波北仑还是一片荒野滩涂,舟山则是一座座小渔村。如今,宁波舟山港每天有300多万吨货物吞吐,稳居世界第一大港。世界银行测算,集装箱码头8%产值会留在码头和船务公司,92%会流向港口腹地,带动区域经济发展。2018年,中国沿海规模以上主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92.2亿吨,是1949年1390.6倍。大港口蓬勃崛起,助推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第一贸易大国。

W020160106646914980109.jpg

新郑国际机场

大机场“送”来大生意。台湾的莲雾、海南的山竹、泰国的木瓜……每日10余吨各色水果不远万里“空降”陕西咸阳国际机场,西安人当日能在家中尝鲜。我国机场每百万航空旅客吞吐量,可产生经济效益总和18.1亿元,就业岗位5300多个。不仅是机场,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让国人、国货可随时启动“说走就走的旅行”。2018年,中国旅客周转量34218亿人公里,是1949年220.8倍,带动包括旅游在内服务业稳居经济增长第一引擎。

t01b13a5570db5cfb7b.jpg

中国基础设施的建设能力,则是从实践中磨炼出来的。中国幅员辽阔,地质地貌复杂,如果不设法攻克难题,很多地方根本无法通路通电。

“从跨越大江大河到穿越山谷溶洞,从稳固高寒冻土到抵御14级台风,还要兼顾保护天上的飞鸟、地下的文物。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建设者,会遭遇如此复杂的设计挑战。但破解这些世界级难题,造就了世界级工程和世界级建造队伍,使中国成为当之无愧的基建强国。”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副院长王玉泽说。

1188ee33c1a54430ba3c4b829ef817bc_th.jpeg

湖南湘西吉首矮寨大桥

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发展,还拉动了“中国制造”的整体升级。以高铁为例,轨道装备制造业的焊接精度,从建国初期绿皮车时代的20毫米升级为高速列车时代的0.01毫米,精确度提升了2000倍。如今,与交通运输有关的机械、冶金、计算机、精密仪器等众多产业均有了质的飞跃。

“当年很多人对‘铁公机’基础设施建设有看法。现在回过头看,这些基础高施真管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白重恩说,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了明显好处:吸纳大量的农民工,支撑经济高速增长,让市场更高效、更畅通。“仿佛是在不经意间,选择了一条最正确的路。”

1475987912_32369193.jpg

 二、琼州海峡跨海通道新消息,超级工程!  

原标题:重磅!琼州海峡跨海通道最新消息!超级工程正式登场!

2019-9-17  来源:澎湃新闻报道、互动海南  

琼州海峡跨海通道离我们越来越近了!自从海南自贸区(自贸港)国家战略发布,建设琼州海峡跨海通道的呼声就日益高涨。海南人尤其盼望能有一条通道跨越海峡,让广东和海南岛融为一体,不过自1994年启动前期工作至今,这条跨海通道一直是“光打雷不下雨”,关键是官方一直不表态。

58_y5lhk__.jpg

2019年5月6日,中国工程院忽然到湛江调研,正是为了琼州海峡跨海通道。2019年6月10日,琼州海峡跨海通道前期战略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近日记者获悉,当前正在进行的琼州海峡跨海通道前期战略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特长公路隧道超长距离的通风技术难题已被攻克,跨海通道最终形式或为“双向6车道两洞公路隧道+双线合修铁路隧道”。

在国家加快推进跨海工程前期工作大背景下,2018年中国工程院牵头开展了《琼州、渤海海峡通道工程前期战略研究》,中铁二院土建一院承担了《琼州海峡跨海通道建设方案研究》课题技术攻关。

经过20多年的前期研究,琼州海峡跨海通道在技术上依然有难以攻克的瓶颈。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是琼州海峡复杂的地质结构。雷州半岛南部有一个“前山断裂带”,海峡中间有一个“琼州海峡断裂带”,海南岛北部有一个“王五——文教断裂带”,隧道同时穿过3个断裂带,可谓前无古人。

琼州海峡与渤海海峡、台湾海峡共称中国三大海峡。琼州海峡东西长80公里,南北平均宽29.5公里,最宽处直线距离33.5公里,最窄处直线距离18公里,被誉为“黄金水道”。修建琼州海峡跨海通道不能以阻碍海上航运为代价,这是琼州海峡跨海通道没有启动建设的重要原因。

中铁二院土建一院隧道专业攻克了24km公路隧道无中间风井条件下的运营通风和防灾通风重大技术难题,打破了琼州海峡通道10年前历次研究受通风技术制约公路隧道不具可行性的技术壁垒,解决了公路隧道方案实施的最大技术障碍,超越了德国费马恩海峡公路隧道18.1km的最长通风距离。今年5月初,课题组赴海南、广东两省调研,两地方提出跨海通道需要在高速铁路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高速公路隧道进岛的可行性,并提出搭载市政管网的功能需求。

随着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基建能力迅猛发展,建设这样一条跨海通道在经济上技术上都已十分可行。海峡两岸蓬勃发展的交通需求也呼唤尽快打通跨海通道。琼州海峡跨海通道建成后,海南不仅公路交通与大陆联通,环岛高铁也将全面接入大陆高铁网。海南从此与大陆真正融为一体,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海角天涯。

▲琼州海峡海底隧道位置图岛。

2018年春节发生的琼州海峡交通梗阻再次证明,轮渡和航空不是解决琼州海峡两岸交通的长远之计,琼州海峡跨海通道应该尽快启动建设。

琼州海峡跨海通道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琼州海峡跨海通道建成后,将为海南岛乃至中国南部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强大引擎,为中国南海地区长治久安奠定坚实基础。

 (编辑:未平)


注:本文转载自http://finance.people.com.cn,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专题 中国 基础设施 建设 世界领先 琼州海峡 跨海通道 消息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