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要闻  时政  文化  信息  经贸  美食  国际

防秋燥!多吃这些食物,滋润又养颜,另外两点也需要注意

t018e1e8502d6480106.jpg

处暑已过,可能很多人还弄不懂处暑的含义。

处暑中的“处”,是终止的意思,意味着炎热的天气即将过去,过了“处暑”暑气就要结束了。

不过,处暑在立秋之后才来,也太赖皮了吧!

t0165034c8c4ef93a76.jpg

总的来说,处暑过后的天气:白天依旧炎热,早上和晚上比较凉快,降水减少,空气变得干燥。

处暑过后,意味着炎热的天气即将过去,过了今天暑气就要结束了。但是,处暑过后的天气:白天依旧炎热,早上和晚上比较凉快,降水减少,空气变得干燥。

处暑后的天气越来越干燥,此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润燥啦!要防“秋燥”、解“秋乏”,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该如何养生保健呢?

1.滋阴补虚吃鸭子

要化解“秋乏”,适量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如鸡蛋、瘦 肉、鱼、乳制品和豆制品等。民间有处暑吃鸭子的传统,做法五花八门,选用当季的百合、陈皮、蜂蜜、菊花等养肺生津的食材来调制老鸭的美食,芳香可口,营养丰富。

t018553da20797c52a9.jpg

鸭肉具有温和的性质,适于虚火之人。身发低热、体质虚弱、食欲不振、大便干燥和水肿的人,都可以食用鸭肉来进行滋补。

同时,营养不良,产后病后体虚、盗汗、妇女月经少、咽干口渴者,也适宜食用鸭肉。另外,对高血压、高血脂 患者来说,鸭肉也是很好的补养品。

2.多吃水果多喝水

此时节空气容易干燥,导致“秋燥”,所以养生的关键在于养肺,建议多吃些清热润肺之品,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海带、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少吃葱、姜、蒜等辛辣食品,还要多喝水,在白开水中加盐或蜂蜜;多吃新鲜水果,以保持肺脏与呼吸道的正常湿润度,以防秋燥15350895769553f48a9237d.jpg

3.滋养脾胃南瓜粥

秋天到了,需要,可若是脾胃不好,吃了也没办法消化和吸收,这该怎么办呢?五味入五脏,五色也入五脏,红入心、青入肝、白入肺、黑入肾、黄入脾。黄色的东西可以养脾。所以,若是你的脾虚,就可以多吃一些黄色食物。

t014baf7d13848e005c.webp.jpg

南瓜粥,可以加入小米、玉米、大枣。小米是适合老人、病人、产妇的滋补品,最能补虚。玉米调和脾胃。大枣补血养气、调和五脏。

另外,还可少量喝点酒,白酒、黄酒最好加温饮用;主食以吃精白面补气为好;早晨可吃几颗红枣、桂圆。不过也不要多吃哦!

t0198e9f4e723f1f33c.jpg

除了在饮食,在生活起居方面也给大家两个建议:

1.多睡一会儿

现在正属于夏秋交界,冷热交替,日暖夜凉,正是犯困的好时光。由于已经进入秋季,虽然还没多少秋意,但也提倡早睡早起。

t01f232f03c015fb7dc.jpg

不过,为了保持充足的睡眠以免身体不适,建议可以比平时多睡一会儿,大约一小时左右,可以安排提前一小时睡,或者中午多睡一小时。

老年人气血阴阳俱亏,会出现昼不精、夜不瞑的少寐现象。因此,更要强调保证睡眠时间的充足,古代养生家甚至认为老人宜“遇有睡意则就枕”。

2.别急着加衣服

虽然处暑昼夜温差变大,北方也开始变凉了。不过正所谓“春捂秋冻”,这个时候还可以不着急添衣,以便让身体好好地锻炼,适应一下气温的变化,增强抗冻能力,为秋冬做准备。

当然,这也仅限于健康的人群,抵抗力较弱的老年人和体虚的慢性病患者,早晚气温较低时还是适当添点衣物吧。

 链接:

t01fe7890c5d8dcc528.png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交节时间点在公历8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0°。处暑的到来同时意味着进入干支历申月的下半月。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此后中国长江以北地区气温逐渐下降。

t013a8df9a913713984.jpg

此时太阳正运行到了狮子座的轩辕十四星近旁。夜晚观北斗七星,弯弯的斗柄还是指向"申"(西南方向)。处暑的"处"是指"终止",处暑的意义是"夏天暑热正式终止"。所以有俗语说:争秋夺暑,是指立秋和处暑之间的时间,虽然秋季在意义上已经来临,但夏天的暑气仍然未减。尽管早晚已有些浓重的凉意,北京地区白昼的时间也减少到了13小时25分钟。

t0116e5ce46d18f05e9.jpg

“处暑”期间,气侯逐渐干燥,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避免燥邪伤害。少摄取辛辣、多增加酸性食物,以加强肝脏功能。同时像西瓜这类大寒的瓜果,则要少吃和不吃了,就多吃一些苹果、梨、葡萄之类滋阴的水果。处暑节气宜食清热安神的食物,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黄鱼、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适当的煮些绿豆汤也是不错的选择。

t01e19f850e6280ceb0.jpg

此时期,天气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此时人的起居应相应调整,尤其是睡眠要充足,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秋乏”。


相关推荐


注:本文转载自https://www.toutiao.com/http://sh.qihoo.com/,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防秋燥 食物 滋润 养颜 两点 注意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