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要闻  时政  文化  信息  经贸  美食  国际

政府工作报告释放几大信号/外媒:中国两会有全球意义

cddfcd3a7f4d4923bf10a248d95184d2.jpg

中国政府工作报告释放几大信号

2025年03月06日 参考消息网等

64c9baedaaec6ed705c5f742500dbadd_1741141086510010307_h=5401&w=1000.jpg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有以下关注点:

1. 经济增速目标5%兼顾需要与可能

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5%,兼顾了可能与需要,与近年经济增长目标与实际增速保持连续性。这一目标增速在中国潜在经济增速附近。潜在经济增速是指各类生产要素(资源、资本和技术等)得到充分利用、失业率维持在自然失业率水平时的增速,宏观调控的目的就是使实际增速保持在潜在增速附近。综合研究机构测算,“十四五”期间中国经济潜在增速水平5%左右。如果增速达5%,“十四五”期间年均增速将达5.4%,为后续实现2035年目标奠定基础。

考虑到内外部挑战,今年实现5%增长有难度。5%增速也高于国际权威机构预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月发布《世界经济展望》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增速为4.6%。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既是稳就业、防风险、惠民生需要,也有经济增长潜力和有利条件支撑,与中长期发展目标相衔接,突出迎难而上、奋发有为的鲜明导向。

2. CPI增速目标下调至2%

CPI也是政府工作报告的重要量化目标。长期以来,CPI涨幅目标一般设置在3%左右,今年CPI涨幅目标则下调至2%左右。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经济“走热容易、走冷不易”不对称,通货膨胀是主要宏观经济风险。2023年以来,受需求不足影响,CPI同比涨幅较低、徘徊在0左右。适度下调物价目标,可以避免与实际过度脱节,增强政策可信度。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左右,目的在通过各项政策和改革共同作用,改善供求关系,使价格总水平处在合理区间。

42fea135179f9b02fe16fb211dcc6a5d_1741141192736094580_h=4690&w=1000.jpg

3. “更加积极财政政策”两大体现

从政府工作报告披露数值来看,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体现在:一是赤字率突破3%并创新高。今年赤字率拟按4%左右安排、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赤字规模5.66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6万亿元。

“赤字率不超过3%”引自于1993年生效的欧盟《马斯特里赫特条约》,1999年首度被中国预算报告引用,成为中国官方衡量财政债务是否健康的核心指标。“赤字率不超过3%”的“紧箍咒”被打破。

二是今年新增政府债务总规模11.86万亿元、比上年增加2.9万亿元,同样创出历史新高。该规模相当于2024年GDP的9%,政府债将对经济增长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 发行5000亿特别国债向行注资

今年拟发行特别国债0.5万亿元,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资本。截至去年6月末,建行、工行、中行、农行、交行、邮储六大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4.01%、13.84%、12.03%、11.13%、10.3%、9.28%。建行、工行高出监管线4.8个百分点以上,中行、农行高出监管线3个、2个百分点,交行、邮储银行高出监管线1.8、1.28个百分点。

7e30a5d5ac96de73aa44689a8e4b9459_xM3--fycnyhk8181778.jpg

5. 降准降息不会缺席,短期降准大于降息

政府工作报告表示,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降准方面,当前金融机构加权存款准备金率为6.6%,仍有下调的空间。

6. 调整债务高风险名单,打开新投资空间

在去年推出10万亿置换方案后,地方债风险大幅缓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按照科学分类、精准置换的原则,做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置换工作。完善和落实一揽子化债方案,优化考核和管控措施,动态调整债务高风险地区名单,支持打开新的投资空间。

7. 中小银行兼并重组还会持续

政府工作报告表示,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一体推进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处置和转型发展,综合采取补充资本金、兼并重组、市场退出等方式分类化解风险。

近年来中小银行风险化解的一大特点是兼并重组,省域内城农商行合并加速,法人机构数量大幅减少:从2019年到2024年6月,城商行、农村金融机构、村镇银行减少了165家。未来这一趋势仍将持续。

8. 3000亿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

近年来,内需不足成为中国宏观经济面临的重要课题,导致一些领域和行业出现供求失衡、物价低位运行等问题。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列为10项重点任务之首,显示扩大内需的重要性和急迫性。

6321c50684a9b1ccdd6cdd30c35d9cce_w700d1q75cms_by=cms_fixed_width.jpg

外媒:中国两会日益具有全球意义

2025年03月06日 参考消息网等

巴西247新闻网3月3日报道,中国两会首场新闻发布会吸引了全球目光。国际媒体进行了广泛报道,强调中国两会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力。

中国的经济稳定是全球媒体关注焦点之一。彭博新闻社强调由于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材料消费国,两会对于确定价格趋势至关重要。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关注新的支持政策对提振中国经济的作用。新加坡《海峡时报》分析了中美贸易紧张局势以及中国政府政策对这一局面的影响。今年全国政协会议邀请了外国驻华使节旁听开幕会闭幕会,进一步加强了中国作为国际舞台主角的作用。报道和关注会议的还有外国记者和专家,他们强调了中国政策对世界的影响。埃塞俄比亚媒体记者阿夫沃克·埃亚尤表示对扩大中非关系的问题十分感兴:“我希望更多地了解中国在当前多边主义背景下对世界的贡献。”

据报道,经济学家指出,在出口和服务业增长的推动下,中国经济在2024年最后一季出现复苏,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缓解和全球降息周期都有利于2025年的中国经济。调查显示,今年两会期间中国人最关心的话题包括经济增长目标、“十四五”规划收官以及人工智能和国内消费的激励措施等。

1741166361019_3.jpg

另报道称,一个亮点将是政府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在全国两会召开前夕,中国举行民营企业座谈会,表明政府对加强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心。今年两会将成为未来几个月中国经济和政治决策的风向标,影响从全球商品市场到工业发展和创新战略。随着国际社会对中国两会的高度关注,北京正在巩固其在全球经济和21世纪地缘政治平衡中的重要地位。

古巴《格拉玛报》网站3月3日文章,指出中国两会日益具有全球意义。

文章称,中国在全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让国际社会在这个国家发生的事情产生日益浓厚的兴趣。中国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和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将在北京开幕。中国两会是该国最重要的政治活动之一,也被看成是观察中国发展的窗口。

2025030608313141437.jpg

技术创新、人工智能和发展新机遇将成为与会代表委员讨论的话题。文章称,2025年是中国“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这一五年规划将技术自给自足、向绿色经济的转型和减少社会不平等列为优先事项。今年中国的全国两会将对实现这些目标至关重要。

关注今年中国两会有助于分析中国和古巴两国合作的前景。2025年中国和古巴将庆祝建交65周年,不仅是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纪念活动,也是一次激励两国共创未来的机遇。在这个充满各种全新挑战和紧张局势的世界,中国两会的召开为中国的未来发展作出部署,也为南南合作奠定重要基础,对中古两国人民都十分重要。t046f169c53dd8d55f6.jpg

(改写编辑:未平) 


注:本文转载自https://news.sina.com.cn,http://www.cankaoxiaoxi.com/,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中国 政府 工作报告 信号 全球 意义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