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申遗成功 admin 12-06 12:08 35653 春节申遗成功到底意味着什么? 2024年12月06日 09:29 新浪新闻综合 年味十足的旋律响彻评审会场,春联、舞龙、中国结等春节文化元素轮流在大屏播放……12月4日,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九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春节申遗成功,彰显中国传统文化及其蕴含的中华文明理念的世界感召力进一步增强。 同时,浙江省文成县刘氏家族“太公祭春祭”和浦江县的板凳龙,分别以宗族祭礼活动代表性社区之一和新年庙会、社火、灯会代表之一被列入其中。文成县刘氏家族“太公祭春祭”每年大年二十九至正月初一举行,至今延续五百余年,以刘氏先祖刘伯温为祭祀对象。春祭中,入庙、巡城、花灯等内容依次上演,在民俗表演中传承崇文、重礼、尚智家风。据了解,太公祭已于2011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名录,成为中国活态存续的家祭样本。 作为浦江传统过年民俗,板凳龙每年都会在檀溪镇潘周家村、黄宅镇下店村等地亮相。板凳龙由成百上千节板凳串联而成,集书法、剪纸等艺术和扎制编糊工艺为一体,融入杂技、舞蹈等,保留了我国浙中和江南沿海一带的传统民间文化,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其历史可追溯至唐朝。2006年,浦江板凳龙入选首批国家级非遗。 “除夕和春节,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是万家团圆、辞旧迎新的喜庆日子。”习近平总书记曾讲述春节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意义。春节寄托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情感基因,是内涵最为深厚、内容最为丰富、参与人数最多、影响最为广泛的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维系和强化着个人、家庭和国家的情感纽带,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等中华文明理念,也承载着家庭和睦、社会包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全人类的共同价值,对中华文明的绵延赓续发挥了重要作用。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和自然演进的重要成果,也是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 春节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国人自豪与喜悦溢于言表。也有人不解:我们过了几千年的节日为什么还需申遗?怎么现在才申遗?这也是继去年第78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春节确定为联合国假日后,“中国年”再次引发世界关注。此次春节申遗成功,到底意味着什么? 春节蕴含着中华民族和平、和睦、和谐的价值追求,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2023年,中国文化和旅游部着手推动春节申遗;8月,“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为中国2024年度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唯一项目,囊括了楹联习俗、年画、闻喜花馍、庙会等全国各地春节文化习俗。春节申遗成功,体现了中国对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的重视,对于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具有积极意义,为世界文明增添了绚丽色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主席南希·奥韦拉尔祝贺春节申遗成功,认为“中国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为许多国家树立了榜样”。 春节申遗成功,是中国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务实行动,将有力推动不同文明和谐共处、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联合国大会将春节(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近20国将春节作为法定节假日,全球1/5的人以不同形式庆祝春节,“欢乐春节”“四海同春”等民俗走进200个国家地区,联合国秘书长多次发表春节贺辞、许多国家政要出席春节活动……春节已成为世界普遍接受、认同欣赏的中华符号,全球共庆春节,分享欢乐喜庆节日气氛,感受中国的多彩文化和开放胸怀。 文化遗产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中国将以春节申遗成功为新起点,保护好传承好春节蕴含的文化价值与精神内涵,让中华文明同世界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春节释放直抵心扉感召力。春节是中华民族集体约定和共同乡愁。斗转星移、日升月落,农历新旧交替时节,中华儿女不管身在何处、所事何业,都会被家乡家人强烈吸引。中国大地每年涌动长达40天的“春运潮”,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几十亿人次奔向故乡、回家过年,除夕守岁、合家团聚,走亲访友、互致问候,这是春节感召力的生动证明。 春节激发血浓于水的亲和力。春节起源于早期人类原始信仰与自然崇拜,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演变为各种庆祝活动,形成今天春节的诸多习俗,包括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吃饺子、吃年夜饭、除夕守岁、发压岁钱、拜年、逛庙会等。尽管中国地域广博、习俗有异、各具特色,但团聚永远是春节最核心的内涵。一家人聚在一起,感念先祖、礼敬先贤,激发出血浓于水亲和力,汇聚起民族团结凝聚力。中华民族能够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与共同的节日价值取向不无关系。 春节彰显穿透时空的影响力。春节是中华民族、全球华人的盛大节日,是中国内涵最深厚、内容最丰富、参与人数最多、影响最广泛的传统节日。五谷丰登、人畜兴旺、生活幸福、社会和谐,这些春节寓意、向往追求,也是全人类的共同意愿。春节能够千年不衰、走向世界、产生共情,展现出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原因就在于此。如今春节民俗活动已走进200个国家地区,为各国民众带去不一样的欢乐体验。 近年来,中国一大批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非遗项目得到有效保护。从积极推进非遗相关立法,到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部署强化非遗系统性保护,再到中共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部署,都表明中国对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的高度重视。此次春节申遗成功,不仅让中国非遗项目总数继续居于世界第一,也为琳琅满目的中国非遗园地增加新的瑰宝,必将增强春节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春节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春节申遗成功,还代表着一种国际社会认同,一种对春节所彰显的人类文化的普遍性的认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的成功案例,“中国年”升级为“世界年”生动展现了中华文明和东方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 巳巳如意,生生不息。农历乙巳蛇年春节已经向我们招手致意。巳,象征着阳气巳出,阴气巳藏,万物见,成文章。伴着春节申遗成功的喜讯,饱含喜庆美满的家国祝福,汇聚中华民族精神根脉葳蕤的时代力量,正在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锦绣文章。 (改写编辑:未平) 注:本文转载自https://news.sina.com.cn,https://opinion.southcn.com,https://www.news.cn,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文化 中国 春节 申遗 成功 上一篇:专家:珠海航展勾勒一流空军轮廓/外媒:航展展示中国军工实力 下一篇:政府工作报告释放几大信号/外媒:中国两会有全球意义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相关文章 从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读懂“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桥梁建设领跑/文化+旅游假日经济勃勃生机 中国的万里长城有多长?你不知道的和新发现的长城禁区震撼了国人! 专家:珠海航展勾勒一流空军轮廓/外媒:航展展示中国军工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