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要闻  时政  文化  信息  经贸  美食  国际

海外媒体热议神舟十二号凯旋/航天员乘组平安抵京

1000 (3).jpg


海外媒体热议神舟凯旋,神舟十二号航天员平安抵京

2021年09月18日  来源:新华网

综合新华社报道: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圆满完成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于2021年9月17日乘坐任务飞机平安抵达北京。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总指挥长李尚福与工程有关领导到机场迎接。

中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17日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执行飞行任务的3名航天员安全顺利出舱,身体状态良好,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国外专家和媒体纷纷认为,这显示了中国在太空领域的雄心壮志和实现目标的能力,中方能为国际太空研究作出重要贡献。

俄罗斯科学院空间研究所主任研究员埃斯蒙特17日对新华社记者说,神舟十二号乘组在90天驻留期间完成了两次出舱活动,与机械臂协同工作,开展多项科学实验,非常成功地完成了各项任务。“俄罗斯与中国在太空探索方面的合作开展得很成功,有许多联合探索计划正在两国科研机构框架内实施。我相信国际太空合作将继续扩展,相信中国专家能为国际太空研究作出巨大贡献,这有益于太空事业的所有参与方。”

1000 (1).jpg

法国权威中国航天问题专家、《神舟,中国人在太空》等多本相关书籍作者菲利普·库埃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神舟十二号任务是一个巨大成功,有助于中国继续在航天领域取得进展。中国航天员两次出舱活动及舱外作业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与神舟七号执行的首次出舱相比,本次任务取得了巨大进步。简而言之,神舟十二号任务完成得无懈可击。”

巴西圣保罗大学能源与环境研究所所长伊尔多·萨乌埃尔对记者说,神舟十二号任务实现了对太空的进一步探索掌握。空间科学需在多领域将科学知识转化为技术设备并集成大量设备与系统,这无疑是国家能力的具体体现。这位专家认为,中国能以新方式探索太空,中国的空间站和月球、火星等探索计划承担了这种先锋角色。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天体物理学博士布拉德·塔克表示,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显示了中国在太空领域的雄心壮志和实现目标的能力。此次任务是保障中国空间站投入使用的重要一步,中国航天员为此开展了大量工作。预计中国空间站将承担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实验,这些太空科研活动非常重要。

t0144a000fac5adb62d.jpg

文莱资深媒体人贝仁龙表示,建设和运营空间站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科技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神舟十二号航天员圆满完成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和各项载人飞行任务,表明中国的航天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与个别西方大国在航天领域封闭、排外的做法不同,中国不仅一直致力于外层空间的和平探索与利用,还以开放态度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保持密切合作。

多家英国媒体报道了神舟十二号航天员重返地球并平安着陆,称此次太空任务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次飞行任务的太空驻留时间纪录,3名中国航天员与地面飞控人员协同密切。英国广播公司在报道中分析说,此次成功是中国在太空领域日益增长的信心和能力的又一次证明。

据德新社17日报道,在中国完成其迄今时间最长的载人航天任务之后,下一批中国航天员预计不久将出发前往空间站。如果国际空间站按计划在未来几年退役,中国将是唯一运营空间站这样的“太空前哨”的国家。

8c55-krhvrxt6480583.jpg

德新社和德国之声均在其报道中分析认为,神舟十二号航天员在长达3个月的飞行任务后顺利返回地球,中国载人航天迈出的这重要一步表明中国正稳步推进其太空计划。

神舟十二号航天员此次太空之旅拍摄的照片引发全球网友点击浏览。美国“趣味科学”网站评论说,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从太空轨道上拍摄了一大批令人惊叹的图像。美国太空网站Space.com对这些照片评论说,从太空看,我们的星球永远不老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航天医学工程总体室助理研究员许文龙介绍,返回地面后,三名航天员将进入医学隔离和疗养期,进行全面医学检查和健康评估。专业的医监医保人员会帮助航天员通过运动、饮食和按摩、理疗保健、药浴、中医药调理等多种手段,重新适应地球重力环境和有菌环境,尽快恢复身体机能,提高自身免疫力。医疗隔离和疗养时间长达数周,三名航天员无法与家人共度秋节。

3eaf-fdcf493545371dc47a6f0e55ea7f4933.jpg

神舟十二号飞船回收着陆可靠性安全性揭秘

2021年09月18日  来源:新华网

回收着陆是载人飞船飞行任务的最后阶段,决定着飞行任务的最终成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为神舟十二号飞船研制了高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回收着陆系统,确保飞船返回舱走稳归航的最后一段路。

回收着陆系统由多个子系统组成,包括结构、降落伞、着陆缓冲、程序控制、火工品、标位等多种类型产品,集成了光、机、电、热、高能粒子、柔性特纺材料等多类先进技术。整个回收工作过程包括了10余项过程控制,各程序动作连贯,环环相扣,就像一场高水平的特技表演,每个环节都不能出错。

t0104231adb117ec0a9.png

精测高度开启回家“大幕”

神舟十二号飞船在轨飞行过程中,回收着陆系统在返回舱内静静地守候,直到飞船返回舱穿过大气层后自由下落至距地10公里高度时,静压高度控制器判断高度并发出回收系统启动信号,回收着陆系统才开始工作。

静压高度控制器只是程序控制子系统的设备之一,整个程序控制的“幕后成员”还包括回收配电器、火工控制器、程序控制器、行程开关等,它们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就像人类大脑的不同区域,通过发出程序控制指令信号,控制着“台前”各执行机构完成规定的弹伞舱盖拉引导伞、拉减速伞、减速伞分离拉主伞、主伞解除收口、抛防热大底、转垂挂等一系列不可逆的动作。

1127875589_16319212821841n.jpg

逐级开伞完成“急刹车”

1200平方米的降落伞在飞船返回舱降落时不能一下子全部打开,否则伞会被空气崩破。设计师为飞船量身定制了一套三级开伞程序,先打开两个串联的引导伞,再由引导伞拉出一顶减速伞。减速伞工作一段时间后与返回舱分离,同时拉出1200平方米的主伞。这一系列动作成功将飞船返回舱从高铁的速度降到普通人跑步的速度。

为防止减速伞和主伞张开瞬间承受的力太大,减速伞和主伞均采用了收口技术,放慢伞绳从收拢到散开的过程,让1200平方米的大伞分阶段张开,保证整个开伞过程的过载处于航天员体感可承受的范围。航天员感受到这一连贯动作的晃动,才能确认回收系统工作正常。

火箭反推实现软着陆

防热大底是飞船进入大气层后的“铠甲”,主伞完全打开后一会儿,飞船返回舱就会抛掉这身“铠甲”,伽玛高度控制装置开始工作,通过发射γ射线,实时测量距地高度。当飞船返回舱降至距离地面1米高度时,返回舱底部的γ表发出信号,“指挥”飞船返回舱上的4台反推发动机点火,给返回舱一个向上抬的力,使返回舱的落地速度进一步减小,航天员便可安全地着陆。

t01a731acf9a6c70a97.jpg

9套故障预案保安全

由于飞船返回舱在返回过程中处于高速运动的状态,一旦中途出现故障,外界无法采取营救措施,也不可能将程序暂停或恢复到原位重新开始。因此,回收着陆系统的工作过程只能由一系列不可逆按时序执行的动作组成。

为保证航天员的生命安全,提高回收着陆系统工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五院设计师们想到了一切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为回收着陆系统设置了9种故障模式,涉及正常返回、中空救生、低空救生3种基本返回工作程序,采取了备份降落伞装置、时间控制器、三组高度开关等多种备份措施,以全面保证返回舱在火箭发射段、上升段、正常返回和应急返回段的安全返回与着陆。

6b0c-71d665d2b5b05ec2927fa3a9cb205530.jpg

落点标位便于搜救

神舟飞船返回舱安全着陆后,为保证地面搜救系统及时搜索到返回地面的返回舱,除布设一定数量的雷达,跟踪测量返回舱轨道并预报落点位置外,设计人员还为返回舱安装了自主标位设备,告诉搜救人员“我在这里”。

据介绍,返回舱落地后,国际救援示位标会发射无线电信标信号,这种信标信号符合国际通用标准,能够被岸站遍布世界各地的全球海事卫星搜救系统所识别,从而确保搜救人员能够快速找到返回舱。为方便夜间寻找返回舱,飞船返回舱的“肩部”位置还装有闪光灯,直升机据此能在夜间发现返回舱。一旦发生意外,返回舱落在茫茫大海里,返回舱底部装的海水染色剂会缓慢释放,将附近水面染成亮绿色,持续时间可达4小时,为飞机和救捞船提供引导。有了这套设计先进、功能全面、可靠安全的回收着陆系统,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不负重望,安全归航。

208d53ee9af344d493b9821e7e758090_title0h.jpg

据悉,9月16日,天舟三号货运飞船与长征七号遥四运载火箭组合体已垂直转运至发射区。在“太空快递”到达后不久,10月,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也将发射升空。

“中国空间站要在天上飞10年~15年,甚至寿命更长。它将成为国家级的、太空的实验室。”在9月6日举行的“中国空间站科创体验基地首场活动”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郝淳介绍说,近期,我国将分别实施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和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飞行任务。其中,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上将有3名航天员组成飞行乘组,将在轨驻留6个月,这也是今后航天员乘组在轨驻留时间的常态。

1000.jpg

 (改写编辑:未平) 


注:本文转载自http://www.news.cn,,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海外专家和媒体热议神舟十二号乘组凯旋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