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庆假期,消费动力强劲,多项数据创新高/今日寒露,气候渐冷,养生防秋燥 admin 10-08 21:57 10317 一、中国国庆假期,消费动力强劲,多项数据创新高 2019年10月08日 人民日报 近14亿人口,世界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强大的购买力,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可靠保障。因此,消费动力强劲,多项数据创新高。中国国庆假期,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达1.52万亿元,国内旅游收入6497.1亿元。7天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7.82亿人次,同比增长7.8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6497.1亿元,同比增长8.47%。强劲亮眼的消费数据,展示了中国强大的内生动力,消费成为经济增长主引擎。 国庆假期,购物、餐饮等传统消费亮点纷呈。商务部发布数据,10月1至7日,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1.52万亿元,比去年增长8.5%。其中老字号餐饮、特色网红餐厅人气火爆。 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文化和旅游部调查表明,假日期间,66.4%游客参观人文旅游景点,59.45%游客参观历史文化街区。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调查显示,国庆档档期满意度88.6分,创造了此项调查以来的档期满意度最高分。 安全形势总体平稳。应急管理部数据,截至7日18时,国庆假期未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和自然灾害。与近5年同期均值相比,因灾死亡失踪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减少49.3%、58.9%。 消费市场洋溢着浓浓的喜庆氛围,购物、餐饮等传统消费亮点纷呈,旅游、文化等新兴消费蓬勃发展,夜间经济成为新亮点,个性化、品质化、智能化引领消费升级大潮。 传统消费蒸蒸日上 “假日期间,约上三五个好友去江汉路步行街闲逛,尝一尝各种美食,逛一逛老建筑里的现代商铺,很是惬意。”湖北省武汉市居民朱晓冉说,现在的江汉路步行街和印象中不一样了。“这里商业气息和文化气息融合得很棒,不仅可以买买买,还可以慢下来享受精致生活。” 国庆假期,各地特色步行街人气兴旺,杭州湖滨步行街改造后重新开街,日均客流量超过10万人次,上海南京路步行街、南京夫子庙步行街、重庆解放碑步行街、成都宽窄巷子、西安大唐不夜城步行街人流集中、消费旺盛,各大商家销售红火。 各地绿色食品、时尚服饰、智能家电、新型数码产品等商品销售红火。集购物、餐饮、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消费业态受到青睐,上海重点监测8家购物中心、奥特莱斯销售额同比增长20%以上,安徽重点监测7家城市综合体销售额同比增长21.2%。 中国银联发布的数据显示,在购物消费方面,今年“十一”黄金周前6天,广东、河南和山东位居购物类消费总量的全国前三名;从同比增速来看,重庆、四川和辽宁增长最快。 商品消费繁荣的同时,餐饮消费也是红火兴旺。婚宴、亲朋聚餐、在线订餐成为国庆假期餐饮市场主角,大众化、特色化餐饮备受青睐。老字号餐饮、特色网红餐厅人气火爆,北京部分老字号餐厅销售额比平日增长1倍左右;长沙网红龙虾店店面从5000平方米扩大到2万平方米。在线餐饮平台数据显示,国庆假期超过百万名游客在全国重点景区点外卖。黄金周期间,重庆、青海、湖北、四川、江苏等地重点监测餐饮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7.0%、16.3%、15.7%、14.0%和11.3%。 据商务部监测,10月1至7日,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1.52万亿元,比去年增长8.5%。中国银联发布数据,“十一”黄金周前6天,餐饮类消费金额同比增长40.3%。 文旅消费活力迸发 国庆假期,江西省吉安市井冈山风景旅游区人头攒动,游客络绎不绝。“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们提前一个月就定好了出行计划,想带孩子来参观革命圣地,了解历史、不忘初心。”四川德阳游客唐依依说,来了以后发现这里风景秀丽,基础设施完备,很适合一家人一起出游。“不仅可以放松心情,欣赏自然美景,也增进了孩子对民族和国家认同感,收获满满!” 国庆假期,外出旅游成为不少家庭欢度假期的不二选择,旅游消费再创新高。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国庆假期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7.82亿人次,同比增长7.8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6497.1亿元,同比增长8.47%。另据统计,广西全区累计接待游客3330.04万人次,同比增长21.4%,实现旅游消费229.19亿元,同比增长29.4%。上海共接待游客103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5亿元,同比增长11.8%。 红色旅游热潮席卷全国,走访红色景区、缅怀革命先烈成为出游新方式。数据显示,78.84%游客参与了各式国庆庆祝活动。中共一大会址、南湖红船、杨家岭、西柏坡、古田会议旧址、香山革命纪念地等红色旅游景区迎来客流高峰,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箭厂河等红色景区和革命旧址群游人如织。 自驾游、家庭游、定制游成为国庆假期旅游市场亮点,在景区降价、服务提升、科技赋能、市场治理等多重因素作用下,游客满意度和获得感明显提升。假日期间,“自驾游”关键词搜索热度上涨35%,甘肃、青海、新疆、贵州、皖南、川藏等地自驾路线受追捧。 中国银联发布的数据,“十一”黄金周前6天,宾馆住宿类消费金额同比增34.5%,其中山西、宁夏、河北成为宾馆住宿消费金额增长最快省份。铁路售票消费金额同比增幅超过三成。 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成为假日消费新风尚。文化和旅游部调查表明,66.4%游客参观了人文旅游景点,59.45%游客参观了历史文化街区,86.36%游客参与了两项以上文化活动。 国庆期间,上海市各公共文化场所共推出4974场公共文化活动,举办5966场阅读活动,累计接待游客122.52万人次;广东省博物馆接纳游客9万多人次,广州图书馆接待读者超4.5万人次。 电影票房更是翻倍增长。据数据显示,10月1至10月7日累计票房42.15亿元,较去年国庆同比增长120.9%。 夜间经济大放异彩 “深夜食堂”“博物馆奇妙夜”“梦幻灯光秀”……假日期间,夜间经济发展如火如荼,为度假提供了新的“打开方式”。 “没想到夜晚的济南如此热闹,让人流连忘返。”来自北京的游客周怡一边感受百年古街历史文化,一边和朋友们合影留念。晚上10点,济南市芙蓉街依然人声鼎沸,烤鱿鱼、炸肉串、菠萝饭等美食琳琅满目,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人正为游客精心制作泰山剪影、泥哨等手工艺品。 中国银联发布数据,从消费时段来看,国庆前6天,夜间10点至清晨6点餐饮消费金额同比增长54.9%,高于餐饮平均40.3%增幅。 为促进国庆假期消费,上海、青岛、天津、重庆、西安等地,依托自身特色旅游与美食文化,在夜间经济上频出新招。济南市推出了“夜经济消费地图”,地图上标注了10个夜间经济聚集区、20个大型购物商场、15家文化娱乐场地等99个夜间消费打卡地,为游客提供全方位服务。 “夜间经济的发展既满足了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消费需求,也成为游客感知当地文化、体验当地生活方式重要渠道。”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说。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许光建表示,假日期间火热夜间消费反映出居民消费正在向品质化和多样化发展。随着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对美好夜生活需求更强烈,假日夜间经济火热是消费转型升级的必然结果。 二、今日寒露,气候渐冷,养生防秋燥 2019年10月08日 人民网-人民健康网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中国天文年历》显示,10月8日22时6分迎来“寒露”节气。专家提醒,“寒露”时节,气候渐渐寒冷,气温逐日下降,在饮食调理上要适当多食甘、淡、滋润食物,预防“秋燥”伤人。 饮食多滋阴 天凉后,很多人本能地喜温喜热,容易内热上火,对养阴不利。深秋寒冷而干燥,应保养阴精为主,正如中医养生所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饮食适当多吃一些滋阴润燥食物,新鲜谷物、花生、核桃、芝麻、萝卜、莲藕、银耳、百合、梨、苹果、葡萄、橘子等甘甜滋润的食物是不错的选择。各种麻辣辛香食物应避免过多食用。喜欢汤羹类的,可用太子参、麦冬、山药、枸杞子、沙参、石斛等药食同源之品,与鸡、鸭、脊骨、棒骨、猪(羊)肺等食材搭配,煮成养生汤以润肺生津、健脾益胃。简单点的可直接用银耳、百合、雪梨、荸荠、莲藕、白萝卜等搭配炖成汤羹,也是好的养阴润肺食物。 谨慎喝凉茶 秋季由于天气干燥,忙碌的上班族可能会出现口舌干燥、牙龈肿痛等上火症状,这时千万别盲目喝凉茶降火。寒露时节,上火往往是气阴两虚或者气不化阴,喝凉茶可能会加重秋燥,反而耗气伤阴。 穿着别露脚 古语有“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的说法,意思是寒露后,天气由凉转为寒,“秋冻”已经结束,防寒保暖有助于防止秋季疾病发生,尤其要注意足部保暖。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主任李艳玲说,脚部距离心脏最远,脂肪层薄弱,保温性差。一旦受凉,容易引起毛细血管收缩,进而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引起感冒。建议大家穿保暖性的鞋袜,不要再穿露脚面鞋,最好别露脚踝。睡前用热水泡泡脚,能让人觉得暖洋洋的,还有助于睡眠。 早睡不熬夜 中医认为,规律的作息习惯有利养阴,睡眠不足容易损耗阴血。因此要睡好觉、避免熬夜。寒露起居原则是早起早睡,早起能顺应阳气舒张,早睡有利于阴精收藏。 情绪莫焦虑 寒露后,昼渐短夜渐长,日照减少。深秋季节,草木槁枯,寒风萧瑟,人们容易情绪低落,有些人甚至出现季节性抑郁。中医认为,易发怒、脾气暴躁、焦虑情绪会大动肝火,对养阴不利,要学会潜藏情志。当出现紧张、激动、抑郁时,学会及时调整。可以吃些小米、莲子、桂圆肉等静心安神食物;也可通过下棋读报、听音乐养花等休闲活动转移注意力;午饭后可到户外走走,晒晒太阳。还可通过唱歌、跳舞、跑步、远足、爬山等来有效宣泄积郁之情,让人变得乐观而豁达,开开心心度深秋。 运动不要过度 运动锻炼可以强健体魄,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赶走秋乏,但如果运动强度太大,反而会加重人体的疲惫感。在寒露时节,由于秋高气爽,应该做一些贴近大自然的舒缓运动,如快步走、爬山等,既能收敛心神看,也可达到锻炼的目的。推荐5款养生粥汤 1. 川贝炖雪梨 原料:雪梨1个,冰糖25克,川贝少许。 做法:雪梨洗净削皮切开,去核掏空成梨盅。盅里放几粒川贝、冰糖,盖上梨盖,用牙签固定。将雪梨放入碗中,加冰糖、水,隔水蒸30分钟即可。 功效:川贝炖雪梨是大众公认的清润滋补佳品,秋季食最宜。川贝味甘、苦,性微寒,归心、肺经,能清热,其质润,入肺经可润肺化痰。雪梨为清热滋润之品,有润肺清燥、止咳化痰、养血生肌作用,对急性气管炎和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出现的咽喉干、痒、痛、音哑、痰稠、便秘、尿赤均有效。 2. 红枣花生山药粥 原料:红枣10枚,花生45克,山药1段,大米100克。 做法:山药洗净去皮切块,花生、红枣洗净。加水适量。先把山药、花生、红枣煮开,后把大米放进去,用勺子搅拌一下,防止粘锅。煮10分钟就好了。 功效:红枣具有补气血、健睥胃作用;花生连红衣一起食用健脾和胃、滋养调气,还可补血;山药补脾养胃、补中益气。本粥可养脾补血,滋养容颜。 3. 木耳豆腐羹 原料:黑木耳20朵、嫩豆腐1盒、胡萝卜1根、盐1茶匙、高汤750毫升、鸡精1/4茶匙、水淀粉4汤匙、香油1/2茶匙。 做法:黑木耳冷水泡发。将豆腐冲干净切成0.5厘米见方备用。高汤倒入锅中烧开,加入豆腐丁,煮4分钟后加入木耳,调入适量盐、鸡精,用水淀粉勾芡即可,起锅前淋少许香油。 功效:木耳中的胶质可把残留在人体消化系统内的灰尘、杂质吸附集中起来排出体外,起到肠胃清道夫作用。木耳含有维生素K,可减少血液凝块,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木耳铁含量极为丰富,常吃有养血驻颜的功效。豆腐可有效预防骨质疏松、乳腺癌和前列腺发生。豆腐在健脑的同时,能抑制胆固醇的摄入。 4. 羊骨粥 原料:粳米loo~200克,新鲜羊骨1000克,盐、生姜、葱等调味品适量。 做法:将新鲜羊骨洗净砍碎,加水煎成羊骨汤,加粳米煮成粥,加适量调味品。 功效:羊骨味甘,性温,归肾经。主要成分为磷酸钙、碳酸钙、磷脂、骨胶原、氟、铁、钠、钾、弹性硬蛋白等。 5. 拔丝山药 原料:山药500克、白糖、植物油、清水、香油适量。 做法:山药削皮洗净,切成滚刀块。植物油烧至五成热,山药放入油内炸至金黄,捞出控油。清水将白糖化开,慢火炒白糖由稠变稀,能拔丝时倒入山药,颠翻炒匀,使糖汁粘在山药上后,倒在抹香油的盘子内即可。 功效:寒露适当吃山药好。山药属薯类,含丰富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维生素和钙、磷、钾、钠、镁、铁、锌、铜等矿物质。山药虽滋补很多脏器,最终以补肾为主,常吃山药可增强肾脏排毒功能。用焦糖“炮制”的山药,补肾抗毒功效会增强。 ( 改写编辑:未平 ) 注:本文转载自https://news.sina.com.cn/http://health.people.com.cn,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中国国庆假期,消费动力强劲,多项数据创新高/今日寒露,气候渐冷,养生防秋燥 上一篇:国庆专题2: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活动新闻集锦 下一篇:2019中国豫菜发展峰会举行/河南豫菜文化研究会成立宣传、职业经理人、名厨等专业委员会/中国菜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相关文章 疫情“吹哨人”李文亮去世/全球悼念李文亮医生:哈佛降半旗致哀,世卫组织致敬 安德烈:“癌症不是病,它是一种身体的求生机制!”。一位美籍德国人的医学新观念 2025中国放假办法/哪些行业受益? 春节申遗成功